“崇宁五年……”
周邦彦的指尖,轻轻拂过那张茶引上“崇宁五年”四个朱红大字。
他的声音低沉,带着一丝压抑不住的凝重。
崇宁,是当今官家赵佶的第四个年号。
崇宁五年,距离现在,已经过去了整整七年。
一张七年前的陈旧茶引,为何会被朱勔如此珍而重之地藏在贴身的锦囊之中?
而且,这还是一张“官督御造,龙团胜雪,上供”的顶级贡茶茶引。
龙团胜雪,乃是北苑贡茶中的极品,专供皇室享用,民间难得一见。
其茶引的管控,更是严格到了极致。
每一张茶引的流向,都有详细的记录备案,稍有差池,便是杀头的大罪。
李师师的目光,也紧紧锁定在那张茶引之上。
她那双平日里流转着万种风情的眼眸,此刻却清澈如寒潭,闪烁着智慧与警惕的光芒。
“这张茶引,有问题。”
她轻启朱唇,声音虽轻,语气却异常笃定。
周邦彦点了点头。
他强压下心头的激动与悲愤,努力让自己的思绪保持冷静。
“茶引为纲,密码为引。”
他口中默念着父亲当年传授给他的“茶引密码师”口诀。
他的指尖,在那张茶引右下角一行细小的编号上轻轻滑过。
“崇宁五年,甲子科,第叁仟陆佰捌拾壹号。”
周邦彦一字一句地念出声。
然后,他的目光,落在了茶引边缘,靠近编号的地方。
那里,用一种颜色极淡的墨水,点着几个几乎微不可察的墨点。
若非他早知拱圣营的密码规则,并且将茶引凑得如此之近,根本无法发现这些隐藏的标记。
“这不是普通的茶引流水编号。”
周邦彦的眼神中闪过一丝了然的光芒。
“这是《大观茶论》的页码与字数标记!”
《大观茶论》,乃是当今官家赵佶亲笔撰写的茶学巨着。
此书不仅详细论述了各种茶叶的品鉴、制作之法,更被拱圣营巧妙地用作了密码本的底本。这是他父亲周御所创,拱圣营内部最高级别的密文体系,只有极少数核心成员方能掌握其精髓。
朱勔显然只是从某种渠道,获得了这套体系的皮毛,或者仅仅是其中的一个加密模板,却自以为掌握了周御的秘密。他所用的,不过是这套体系中最外层、最粗浅的加密方式。
周邦彦迅速从怀中掏出一本制作精巧、便于携带的袖珍版《大观茶论》。
这是他父亲的遗物,他一直贴身收藏。
他按照茶引上墨点标记的暗示,飞快地翻阅着书页。
“第叁仟陆佰捌拾壹号……按照拱圣营的规制,应是《大观茶论》全书的第三百六十八页,从上往下数的第八行,第一个字。”
他口中念念有词,手指在书页上迅速移动。
很快,他便锁定了一段文字。
周邦彦的手指,准确地点击在《大观茶论》袖珍本的第三百六十八页,第八行,第一个字上。
那是一个“艮”字。
“艮……”
周邦彦眉头深锁,口中低声重复着这个字。
“艮岳?”
李师师冰雪聪明,立刻联想到了当今汴京城内,那座耗费无数民脂民膏,由朱勔一手督造起来的皇家园林。
周邦彦点了点头,眼神愈发凝重。
他继续按照茶引上那些微不可察的墨点顺序,以及拱圣营内部约定的解读规则,从《大观茶论》中逐字提取信息。
每一个字,都像一块沉重的石头,压在他的心头。
片刻之后,他缓缓抬起头,看向李师师,声音沙哑地说道:“茶引所指,是‘艮岳深处,石窟秘藏,花石为表,铁甲暗度,辽使往来,图谋不轨’。”
短短二十个字,却字字惊心,句句泣血!
艮岳之中,竟然隐藏着石窟秘室!
那名动天下、引得无数文人墨客吟咏赞叹的花石纲,竟然只是表面文章!
其真正的目的,是利用漕运之便,暗中输送铁甲军备!
更令人发指的是,辽国使者,竟然也牵涉其中,往来勾结,图谋不轨!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贪腐舞弊,而是赤裸裸的通敌卖国!
李师师闻言,只觉得一股寒气从脚底直冲头顶,浑身的血液仿佛都在瞬间凝固了。
她虽然早已预料到朱勔等人罪行滔天,却也万万没有想到,其罪恶竟然达到了如此令人发指的程度。
私运铁甲,勾结辽使……这任何一条,都足以将其千刀万剐,诛灭九族!
“崇宁五年……”
李师师艰难地开口,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音,“也就是说,至少在七年之前,朱勔便已经开始了他的卖国勾当。”
“而那个时候,父亲……父亲他,是否就是因为察觉到了此事,才……”
周邦彦没有说下去,但李师师已经明白了他的意思。
周御将军忠肝义胆,执掌拱圣营,负责京畿防务,对这等通敌卖国之举,必然会彻查到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