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后。
太尉府。
高朋满座,歌舞升平。
朱红的廊柱上。
悬挂着鎏金的灯笼。
将整个府邸,映照得金碧辉煌。
空气中。
弥漫着酒肉的醇香与脂粉的甜腻。
混合着一丝若有若无的血腥味。
那是前几日肃清“乱党”后。
仍未完全散去的余孽。
高俅大宴宾客。
名义上,是庆祝“乱党”肃清。
汴京重归安宁。
实则。
是为自己即将押送生辰纲北上。
接受金国册封而举办的庆功宴。
他面色红润。
双眼深处。
闪烁着贪婪与狡诈的光芒。
仿佛这天下。
已尽在他股掌之中。
主位之上。
徽宗赵佶赫然在座。
他身着一袭绣有龙纹的常服。
头戴乌纱。
面色苍白。
眼底却掩不住对艺术的痴迷与倦怠。
他似乎已将“怀远楼”的不快抛诸脑后。
再次沉浸在这虚假的繁华之中。
他的目光漫无目的地扫过厅中。
最终落在一幅新进贡的字画上。
眼神中流露出几分沉醉。
他虽身处权力漩涡的中心。
却总试图将自己抽离。
沉溺于诗词书画的象牙塔中。
酒过三巡,气氛渐浓。
高俅满面红光地起身。
举杯向徽宗敬道:
“陛下圣明,拨乱反正。”
“方使汴京重归清平!”
“今夜群贤毕至。”
“正是太平盛世之象。”
他转头看向李师师的方向。
嘴角勾起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
“陛下。”
“听闻师师姑娘得了您的‘九霄环佩’。”
“琴技更上一层楼。”
“不如今日,就让她为我等。”
“演奏一曲《十面埋伏》。”
“为我大宋壮壮军威,如何?”
好一曲《十面埋伏》。
这是捧杀。
也是试探。
更是赤裸裸的羞辱。
高俅意在提醒李师师。
她不过是他手中的玩物。
她的琴声。
也只能为他的“军威”服务。
他想看她屈服。
看她挣扎。
看她最终沦为这权势游戏的注脚。
“准。”
赵佶欣然应允。
他对此并无深思。
只是单纯地想听一曲名琴名曲。
他也想看看。
这只被他囚禁在笼中的金丝雀。
是否已被磨平了爪牙。
是否还保留着那份令他心动的桀骜。
李师师被带了上来。
她怀抱那张乌黑的“九霄环佩”。
一步一步。
缓缓走向大厅中央。
她的步履轻盈。
却又带着一种无法言喻的沉重。
依旧是一袭素衣。
不施粉黛。
却瞬间让满堂的庸脂俗粉黯然失色。
她仿佛一朵在血腥泥潭中盛开的白莲。
清丽脱俗。
却又带着一丝令人不安的决绝。
她对着徽宗与高俅盈盈一拜。
姿态优雅,无可挑剔。
随即,她在琴案前落座。
乌黑的发丝垂落肩头。
遮住了她眼底深处。
那一闪而过的寒光。
所有人的目光。
都聚焦在她身上。
期待着一场绝世的听觉盛宴。
她的指尖。
轻轻落在琴弦上。
铮——!
第一个音符。
便充满了金戈铁马的肃杀之气!
这并非寻常的开场。
它犹如一道闪电。
瞬间劈开了宴会表面的祥和。
琴声时而如千军万马奔腾。
铁蹄声声,震彻心扉。
时而如刀光剑影,交错纵横。
寒光凛冽,杀意四溢。
一曲《十面埋伏》。
被她弹奏得出神入化。
所有人都听得如痴如醉。
仿佛真的置身于四面楚歌的古战场之中。
耳畔是鼓角争鸣。
眼前是血肉横飞。
曲至高潮!
杀气最盛的时刻!
琴音如山洪爆发。
又如万箭齐发。
将整个大厅的气氛推向极致。
李师师的目光。
穿过人群。
精准地与高俅那双得意的眼睛。
在空中相遇。
她的嘴角。
勾起一抹凄美的。
决绝的笑。
就是现在!
她的指法猛然一变。
琴音不再是单纯的杀伐。
而是化作无数细密的、尖锐的钢针。
直刺人心!
这是一种失传的宫廷秘技——“天魔音”。
它不伤皮肉。
唯有心境纯粹、内力精微者方可施展。
它能以独特的音律共振。
精准拨动人心弦。
勾起听者心中最深沉的恐惧与病灶。
使其精神紧绷,气血紊乱。
继而引动其体内旧疾,骤然爆发!
高俅只觉心头一悸。
仿佛被毒蛇咬了一口。
连忙运起内力抵挡。
他感到一股无形的力量。
正试图撕扯他的心神。
让他感到前所未有的烦躁和恐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