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周末放了四天假,星期三开学。
迷迷糊糊中,张忆安听到厨房里传来叮叮咚咚的声音,可是外面还是一片漆黑,他以为是在做梦,便又入了梦乡。
早上七点,感到身体被一阵晃动,还在熟睡的张忆安缓缓睁开眼。
“爸,你咋回来了?我好困啊。”
张忆安被强行开机,脑子还是懵的:爸爸周日才回来过,今天咋又回来了?
“起床了,安安,今天爸爸带你去看爷爷?”张海林说道。
“爷爷?爷爷不是去天上了吗?”
张海林摸着儿子的头,“对的,今天是清明节,咱们要去拜拜爷爷,爷爷认认你,才能在天上保佑你以后平平安安。”
吉如意一直教育张忆安的是爷爷去天上了,不准他说“死”字。
张忆安之前不明白死亡是什么,直到一年级的时候。
有次体育课上,同学徐洋拿了个白色的形状奇怪的棍子,追着小伙伴打闹。
体育老师看到后制止了,问他在哪拿的,他带到操场边上小麦地的半崖子上,那是一个荒坟的墓穴,体育老师当场目瞪口呆,“把这个放回去,小朋友不要来这边儿玩。”
当天学校就组织把那一块刨开,摆好那一堆白色的东西后,把口封的严严实实。
徐洋后来跟同学们说:“我爸把我揍了一顿,说我拿的是死人的骨头,鬼魂来找上来的……就是人死后会埋在土里,然后会变成白色的骨头,要是不小心碰到了,会被鬼缠上的。”
“啊——”瞬间,小伙伴像放羊一样四零八散地跑开。
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同学靠近过那里。
……
早上张忆安吃了两个鸡蛋,妈妈告诉他,“清明吃鸡蛋,能保一年平安。”
临出发前,吉如意递来饭盒,“这里面装的青团,上坟的时候带过去孝敬爷爷。”
原来妈妈天没亮就起床,是在煮艾草,捏青团,蒸青团。
过去每年清明节,吉如意也会做给张忆安吃,只是之前张海林没来带儿子去拜爷爷。
张海林这次没有拒绝吉如意的好意,毕竟她也是张家孙儿的母亲。
张忆安随爸爸来到奶奶家里,奶奶坐在堂屋,面前桌子上摆着爷爷的遗像。
面前摆着一沓黄表纸,奶奶拿着百元钞一遍又一遍细心地印着,旁边还有一袋子折好的金黄色纸元宝。
“老伴,要是在那边不够花了,记得跟我吱一声,你啊,忙活了一辈子,都没享过啥福。”
张海林跟奶奶说:“妈,今年我带安安一起去上坟。”
“好,好,你爸最喜欢孙儿了,他应该还没见过吧,今天让老头子看看孙儿,他指定得高兴坏了。”
奶奶脸上的笑容好慈祥,像是实现了一个愿望,了了一桩心事一样。
等儿孙拿着祭品离开后,奶奶一遍又一遍地擦着老伴的遗像,“文斌,你走了七年多了,孙儿都上二年级了,是很健康的娃儿,你马上就能看到了。”
爷爷的坟地在奶奶对面的山顶,面朝着家的方向。
山路上,遇到不少同行(xíng)的,张海林告诉儿子,“他们的先人也埋在这个山上,这里是大家的根,每年清明都要来祭拜先人。”
张忆安看到小路上陆陆续续爬山的大人,有的也带着孩子,手里都提着黄表钱和祭品。
“那爷爷也有很多邻居,肯定不孤单了。”张忆安说。
“是的,爷爷在那边也有很多朋友的,一定不会孤单的。”
张海林拿着个镰刀,劈开身前一层层的杂草,张忆安紧跟在后面。
向山下望去,一条条蛇形山路,在身后显露出躯体,蜿蜒盘旋着。
“爸,还有多远?爷爷埋得好高啊。”
张海林给儿子讲解道:“在山顶呢,爷爷在高的地方才能看得更远,无论在哪都能找到我们,就能一直保佑我们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
山顶的一块平地上,爷爷的坟地在一个矮崖下,旁边是一棵郁郁葱葱的柏树。
张忆安爷爷去世那会儿家里比较困难,所以也没有立墓碑,只要找到这棵柏树也就能找到爷爷。
张海林和儿子跪在坟前,烧着纸元宝和黄表钱,“爸,今天我带您孙儿来看您了,孙儿叫张忆安,有您的保佑,他健健康康的,您看,都已经这么大了。”
“来,给爷爷磕头,安安。”
张忆安恭恭敬敬地给爷爷磕了三个响头,“爷爷,我是张忆安,是您的孙子,我来看您了。”
这时,一阵微风吹过,纸钱烧完的灰往张忆安身上飘来。
张忆安挥着手扇开。
“安安,这是爷爷在抱你呢,爷爷生前没见过你,他现在非常开心。”张海林跟儿子讲。
“爷爷,是你吗?”张忆安张开双臂,任由烟灰飘落满身。
爷爷抱着孙儿,轻吻着脸蛋。
风吹过后,张海林帮儿子掸去身上的灰尘,眼眶湿润着,“乖儿子,爷爷记住你的模样了,他以后会一直保佑你长大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