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家的院子很大,东侧被父亲用篱笆围成一个园子。
园子里种的都是绿油油的菜,有茄子,豆角,辣椒,西红柿,小白菜,香菜,臭菜,还有南瓜。
靠院子甬道这一侧,种了一排向日葵。
去年静安结婚前两天,向日葵被她和九光偷着割去了头,母亲大早晨出门去骂,骂得可难听了。
想起往事,静安不由得笑了。
母亲得知静安因为冬儿病了,没去比赛,急得直吧嗒嘴。
母亲说:“你咋不把孩子给我抱来?我给你看两天孩子,你就去省城比赛了,你呀,脑袋这个笨!”
静安只是笑笑,没有回答母亲。这个办法,她不是没想过,但她知道,无论谁照顾冬儿,只要静安在冬儿生病的时候离开,九光就会生静安的气。
静安虽然把三个证件拿到手,随时可以起诉离婚。但她现在对婚姻反而更看重,对离婚这件事,也更慎重。
因为有了冬儿,有了孩子,一旦离婚,孩子就没有爸爸,没有一个完整的家了。
不到万不得已,静安不会走这一步。
静安不想跟九光闹得太僵。她也确实不放心冬儿,冬儿病得那样,她已经无心参赛了。
唱歌跟女儿的生命相比,微不足道。
母亲生养过两个孩子,她理解静安,也就没再数落她。
母亲已经开始在街里看房子,准备开店了,但是,好地段的门市房,房租都很贵。不好地段的房子,房租便宜,可母亲怕裁缝铺开在那里,顾客会少。
母亲左右为难,正好静安去了,母亲征询静安的意见。
静安想了想:“妈,还是在闹市区开店吧,那里人来人往,顾客会多一些,生意会好的。”
母亲说:“我也这么想的,可租金太贵了。”
静安说:“妈,你看这样行不行?先在闹市区开一年,等积攒了一些回头客,第二年再搬迁到房租低的地方,这样,有了回头客帮你拉顾客,你就不愁顾客。”
母亲点点头:“这也是个办法,不过,我一边找房子,一边也忧虑,现在市场里卖服装的精品屋越来越多,仿古街的街道两侧,都开了服装店,红房子那里,也开了很多家服装店——”
母亲担忧地抬眼看着静安:“这么多卖服装的,我看服装也都卖得不贵,我再开裁缝铺做衣服,能行吗?”
静安说:“妈,你的意思是,现在大家都买现成的衣服穿,你怕做衣服的人少了?”
母亲说:“那可不是,过去就百货商店卖服装,开裁缝铺可吃香了,到裁缝铺做一件衣服,要等一周以上。现在遍地都是服装店,还能有多少人,买布料做衣服啊?”
母亲说的也有道理,静安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不敢给母亲乱出主意。
晚上,父亲下班,静禹放学,都回来了。
一家人在一起,说说笑笑,很热闹。对静安没有去参加比赛,父亲和弟弟虽然惋惜,但冬儿病好了,也都很高兴。
再有两周,静禹就要进考场了。现在,学校已经不讲课,学生们开始自由学习。
静安来的时候,带来一兜苹果。弟弟静禹喜欢吃苹果。
看着静禹咔嚓咔嚓地吃苹果,脸颊有些消瘦了。
静安说:“老弟,学习吃力不?”
静禹说:“还行。”
静安说:“有信心吗?”
静禹说:“还行。”
静安说:“都复习好了?”
静禹说:“差不多。”
静禹说话,不把话说满。但他说话的时候,胸有成竹。
静安说:“你第一志愿报哪儿了?”
静禹说:“清华。”
静安没气抽了,静禹的功课是不错,但第一志愿报清华,这也太高估自己了。
静安说:“万一没考上呢?你咋不好好想想呢?”
静禹笑了:“姐,逗你呢,我第一志愿报的是吉大,这个稳当点。”
静安松了一口气。
又听静禹说:“等我念完吉大,研究生给你考回个清华来。”
静安笑了:“不用替我考,现在我才知道,学习是对自己最好的事情,所有功名都是自己的,别人抢不去。”
静禹说:“研究生毕业,不考博了,把机会让给别人吧,我回到家里,以我这个文凭,当个小官总可以吧?”
静安被弟弟逗笑:“老弟,你干啥都能行,你有头脑,有冲劲,还稳当,一般人要么有冲劲,要么有头脑,要么稳当,很少有人三样都有的。三样要是都有,肯定能干大事儿。”
静禹也被静安的话逗笑了。
他打量打量静安:“姐,自从你结婚后,不一样了,生完孩子做了妈妈,更不一样,说话一套一套的了。”
静安说:“我想明白了,就能说了,但是,我却不能做,说和做,原来我以为是挨着最近的两件事,现在才发现,说到和做到,隔着千山万水。”
静禹说:“你看,这句话说得太有水平了。姐,等我回来当官,十年之内,一定把你的工作调到一个好位置,你愿意上班就上班,不愿意上班,就成天请假,在家跟冬儿玩,单位还照样给你开支,好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