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已经习惯在炉前看火。
身后有人跳上操作台,静安就把身体往里让了让,来的是李宏伟。
李宏伟的右臂好得差不多了,还吊在脖子下。
李宏伟看着炉里的火苗说话,自言自语:“这一天天的,有些事不想去做,不做还不行。”
静安笑笑,没说话。
李宏伟的目光从炉里收了回来:“静安,我都不好意思跟你张嘴了。”
静安问:“啥事,说吧。”
李宏伟犹豫:“我想请你帮我写一篇我个人的事迹。我已经让你写了两个检讨,现在还跑来找你帮忙,你身体还不方便——”
“你也知道我干个活儿,打个球,抹个仓房都难不住我,可攥着笔杆子写字,我脑袋就涨成两个脑袋大!”
静安淡淡一笑:“你要写啥个人事迹?我帮你写。”
李宏伟帮了静安那么多忙,小哥的事情她肯定帮忙。
李宏伟把在小白楼里,王主任对他说的那些话,都跟静安说了。包括上报到局里,要树立他为标兵的事。
静安替小哥高兴:“这是好事,文章需要写多少字?”
李宏伟挠着脑袋:“我也不知道。”
静安两只大眼睛转了转,略微想了一下。“小哥,你讲讲你的事,就从你来到车间开始讲——”
李宏伟盘腿坐在操作台上,向静安讲述了他从上班以来,所经历的一些大事。
李宏伟说:“王主任说了,以前的事,写点就行,主要就是写那天出事故的时候,我把姚调度推开,这件事多写点。”
静安一边听,一边点头,两只眼睛微微地眯缝起来,眼光一直注视着李宏伟的右臂。
他的右手臂一直吊在脖子下。因为这些天没怎么洗手,右手的指甲脏了。
李宏伟也注意到右手的指甲,有那么一刻,他想把右手藏到身后。
李宏伟问:“这东西你要写多久?”
静安想了想:“两天吧。”
李宏伟说:“我给你放两天假。”
第二天凌晨四点钟,静安下班。她走到厂子大门口,孤独地往周家走去。
今天的大门口旁边,没有九光等待的身影。
上夜班半年了,她也不是十分害怕,包里揣着剪子呢,有坏人敢劫道,惹急眼了,她就把剪刀拿出来——
忽然,身后有人喊她,是刘艳华,还有李宏伟。两人都骑着自行车,停在她身边。
刘艳华冲着静安笑:“静安,班长说你一个人回家不安全,我们俩送你回家。”
三个年轻人说说笑笑,在冬日凌晨漆黑的街道上走着。
静安回到家里,有些兴奋,睡不着了。她点燃炉子,房间里暖和起来,她才睡着。
醒来已经是中午,李雅娴推门进来,送来一碗豆角炖肉,还有一碗米饭。
静安很感激:“妈,九光回来了吗?”
李雅娴摇头:“没动静啊。”犹豫了一下,她又问:“你妈借给九光多少钱呢?”
静安说:“1500.”
李雅娴惊讶地啊了一声。“你妈也太胆大了,这么多钱借给他,他万一进货没整明白,赔了呢?”
静安说:“那咋办?九光非要去上货。”
李雅娴叹口气,推门走了出去。
静安看着桌上冒着热气的饭菜,还有肉香,她急忙从厨房拿来筷子,狼吞虎咽地吃着。
吃完饭,静安往包里放了纸和笔,从家里出来。不用上班的感觉,可真好啊,真自由啊,晚上可以回家来,睡个囫囵觉。
静安直接去了市里的图书馆,上了三楼阅览室,在一排排的书架上,找到一本《人物》杂志。
杂志虽然是旧的,但不耽误阅读。静安坐在桌前,认真地翻看起来。
以前,她是这里的常客。念书的高中就在图书馆的对面。
静安数学英语都不好,后来就更加不爱学习。经常下午逃课,坐在图书馆里看书。
《人物》这本杂志,以前老爸跟人借来,拿回家去看。静安也跟着看。后来静安在图书馆又发现这本杂志。
这本杂志有许多名人的传奇一生。写李宏伟的个人事迹,也应该这样写吧?
她看了几篇文章,心里有谱了。
日影西斜,黄昏姗姗而来。冬日白天短,黑夜长,静安从图书馆出来,感觉浑身有了很多力量似的,往家走的时候,脚步也轻盈了很多。
路过公婆开的小铺,她进去问九光有没有回来。李雅娴摇头。
今天炉子封得好,静安回家的时候,炉子还烧着。
仓房里的块煤要没了,过了元旦,还要买半吨煤,才能烧到四月末吧?这些她不懂,要等九光。
煮了一碗面条吃了,静安开始坐在桌前,写李宏伟的个人事迹。
她把能用的好词都用上,写了满满两页纸才停下笔。
不管怎样,总算是把第一稿撸出来了。钢笔水没水了,右手中指第一节,被钢笔压得疼……
夜深了,九光还没有回来。静安站起身,拉开窗帘往外面看。外面黑乎乎的,没有月亮,没有星星,没有灯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