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回到皇宫御书房,神色凝重,他挥手示意周围的侍从退下,只留下绣衣将军范昆。待房门紧闭,室内只剩他们二人时,汉武帝转过身,目光锐利地看向范昆,问道:“范昆,你与秦风也算有过接触,今日又一同交谈,你对他有何看法?”
范昆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说道:“陛下,秦风此人,才华横溢是毋庸置疑的。从诗词歌赋到治国理政,再到经济民生,他皆有独到见解,所言之处,鞭辟入里,绝非泛泛之辈可比。”
汉武帝微微点头,示意范昆继续说下去。
“至于他的为人,从今日交谈来看,他似乎对高官厚禄兴趣缺缺,一心挂念着寻找挚爱。但其言辞之间,又透露出心系天下苍生的情怀。只是不知,这是否是他的真实想法,还是另有隐情。”范昆如实说道。
汉武帝在书房内缓缓踱步,沉吟道:“朕观此人,言语真诚,不似作伪,但在这复杂多变的局势下,也不可轻易相信。他对阳石公主和太子,究竟是何想法,还需进一步观察。”
范昆抱拳说道:“陛下圣明。秦风此次来长安,行踪低调,又与公主偶然相遇,实在太过巧合。臣以为,不妨派人继续暗中监视,留意他的一举一动,若有任何异常,及时向陛下禀报。”
汉武帝停下脚步,目光坚定地说道:“正该如此。秦风这样的人才,若能为朕所用,自是再好。不过但倘若他心怀不轨,妄图扰乱朝纲,朕也绝不姑息。”
“臣遵旨。”范昆应道。
御书房内,君臣二人商议已定。对于秦风,汉武帝既有惜才之心,又有防范之意。而被暗中关注的秦风,却浑然不知自己已成为汉武帝密切注视的对象,他依旧在长安城的暗流中,为自己的使命与目标,艰难前行,一场围绕着他展开的明争暗斗,正愈演愈烈。
秦风回到家中,屋内烛火摇曳,他坐在桌前,眉头紧锁,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今日与汉武帝的一番交谈,虽表面上波澜不惊,但秦风深知其中暗藏的凶险。汉武帝生性多疑,自己的一言一行想必都被其仔细审视。
“汉武帝疑心如此之重,我今后行事必须万分小心。”秦风喃喃自语道。他深知,自己与阳石公主、太子偶然结识,在汉武帝眼中或许已成为需要警惕的信号。为避免引起更多猜疑,他暗自决定,此后必须与阳石公主和太子保持距离。
“公主与太子身份尊贵,与他们过从甚密,难免会让汉武帝觉得我另有所图,妄图攀附皇室,谋取私利。”秦风心中忧虑,一旦被汉武帝认定有此企图,自己在长安将再无立足之地,甚至可能招来杀身之祸。
不仅如此,秦风意识到,像范昆这样的朝中权臣,自己也不可轻易接近。这些权臣身处权力核心,一举一动都备受瞩目,与他们交往,很容易被卷入朝廷的权力斗争之中,从而引发汉武帝更深的猜忌。
“唉,在这长安城,真是步步惊心。稍有不慎,便会万劫不复。”秦风长叹一声,心中满是无奈。但他并未因此而气馁,反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他深知,自己来长安有着重要的使命,不能因眼前的困境而退缩。
“接下来,我需低调行事,尽量减少与各方势力的接触,先专心应对血影杀手和幕后世家大族的威胁。至于其他,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秦风暗暗思忖。
秦风坐在自家昏暗的书房中,烛火闪烁,思绪如乱麻般交织。在经历了与汉武帝这番惊心动魄的接触后,他愈发清晰地意识到自己在长安所处环境的复杂性和危险性。然而,在诸多困扰与危机之中,他内心深处始终有两个坚定的目标,如夜空中最明亮的星辰,指引着他前行的方向。
“当务之急,还是要破解青铜镜的秘密。”秦风目光落在桌上那枚神秘的青铜镜上,这枚镜子自他来到这个时代便一直带在身边,他坚信其中隐藏着解开诸多谜团的关键线索。青铜镜表面斑驳,纹路古朴,仿佛在诉说着古老而神秘的故事。秦风无数次端详它,试图从那些错综复杂的纹路中找到突破口,但至今仍一无所获。
“还有婉清,一定要找到她。”秦风喃喃自语,眼中满是深情与执着。谢婉清,那个与他在凣世轮回中情深意笃的女子,不知在时空交错中身处何方。秦风深知,只有找到她,或许才能一同找寻返回现代的方法。回到现代,回到那个熟悉的世界,这是支撑他在这个陌生时代不断前行的强大动力。
在这危机四伏的长安城中,权力斗争的漩涡随时可能将他吞噬,但秦风此刻已然心无旁骛。他决定暂时放下外界的纷纷扰扰,全身心投入到对青铜镜秘密的探寻以及寻找谢婉清的行动中。他深知,这两条道路都布满荆棘,但无论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他都不会退缩。
“婉清,你一定要等我,我定会找到你,我们一起回家。”秦风低声说道,仿佛谢婉清能听到他的誓言。随后,他重新将目光聚焦在青铜镜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