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臣哗然。这招太狠—-谁还敢敷衍了事?
下朝后,李承乾召见了来自波斯的数学家穆罕默德。这位学者是随商队来长安的,精通一种叫"代数"的学问。
"陛下,此学可用于计算田亩、分配赋税,甚至预测天象。"穆罕默德用生硬的汉语解释着。
李承乾立即意识到其价值:"朕欲聘你为国子监格物院教授,月俸五十贯,另赐宅邸一所。你可愿意?"
穆罕默德激动地跪倒在地:"伟大的皇帝,您比传闻中更加开明!"
就这样,大唐的教育体系中首次出现了外籍教授。消息传出,不少西域学者纷纷前来投奔。
初夏时分,李承乾在禁苑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格物会"。受邀者除了朝中大臣,还有各地能工巧匠、算术奇才。场中陈列着各种新发明:改良水车、新式织机、精准秤具...最引人注目的是将作监展示的"自鸣钟"—-利用水力驱动,每时辰自动报时。
"诸位爱卿,"李承乾举杯致辞,"今日不论出身,只论才学。凡有发明创造者,朕必重赏!"
一位老匠人战战兢兢地呈上一把奇特的犁:"陛下,小老儿造出这'曲辕犁',比直辕省力一半..."
李承乾亲自下田试验,果然轻便许多。"好犁!赏绢百匹,银百两!命工部全国推广!"
又有一位落第书生献上"活字排版盘",解决了活字印刷的排版难题。李承乾龙颜大悦,当场授予其将作监丞之职。
宴会最高潮是阎立德演示的"热气球"。当那个巨大的绢制球体载着假人缓缓升空时,全场哗然。虽然最终只飞了十几丈高就落了下来,但已足够震撼。
"陛下,若加大火力,或可载人..."阎立德激动地说。
李承乾仰望天空,思绪万千:"有朝一日,或许人能如鸟般翱翔天际..."
格物会持续三日,共收到发明创造百余件,其中三十余件立即被采纳推广。李承乾特别下旨,将每年五月定为"格物月",各地都要举办类似活动选拔人才。
转眼到了麦收季节。李承乾带着晋阳公主微服私访京郊农村。田野里,新推广的曲辕犁大显神威,收割速度比往年快了许多。更令人欣喜的是,几个村庄合建的"公仓"正在运作—-这是李承乾推行的新政策,农民可将余粮存入公仓,换取"粮券",急需时可凭券取粮,平日则由官府统一调剂,避免粮价波动。
"老伯,这粮券好用吗?"李承乾假装外地商人问道。
老农笑呵呵地从怀中掏出一张盖有官印的纸券:"好使得很!上月小孙子生病,老汉拿券去县城换了钱抓药,比卖粮给奸商划算多了!"
回宫路上,晋阳公主若有所思:"皇兄,太医署能否也发'医券'?让百姓平日存钱,病时取用?"
李承乾惊讶地看着妹妹:"兕子竟能举一反三!此议甚妙,回去就让你主持试行。"
秋日的长安格外忙碌。国子监格物院正式开课,首批招收生徒两百人,除传统经学外,还必须修习算术、几何、天文等科。最受欢迎的当属波斯教授穆罕默德的"代数课",堂堂爆满。
与此同时,太医署的"医券制"也在京畿试行。百姓每月存钱二十文,生病时可到指定医馆免费诊治。晋阳公主亲自设计了账册格式,采用复式记账法,一目了然。
这日早朝,工部奏报全国水利工程进度。令人惊喜的是,由于采用了新式测量法和分段承包制,去岁规划的三十处大型水利,已有二十五处提前完工。
"陛下,扬州新修的水库,使万顷旱地变良田。"工部尚书兴奋地说,"当地百姓自发立了'圣德碑'..."
李承乾却摆手道:"功劳是百姓和工匠的,朕不过出了个主意。传旨,凡有立碑者,改刻所有参与工匠姓名!"
退朝后,李承乾在偏殿接见了刚从东海归来的张亮。这位探险家带回了令人振奋的消息—-火山岛找到了,上面硫磺储量惊人!更妙的是,附近还有一座大岛,盛产一种轻如羽毛、暖胜狐裘的"木棉"。
"陛下,此物纺织成布,价比丝绸!"张亮献上一匹雪白的棉布。
李承乾抚摸着这前所未有的织物,立即意识到其价值:"速派农学大家前往考察,若可引种,当大力推广!"
寒冬腊月,长安城却热闹非凡。东西两市新设的"格物铺"前人头攒动,里面售卖各种新式农具、织机模型,还有图文并茂的《农桑辑要》《水利图说》等实用书籍。最受欢迎的是活字印刷的《算术启蒙》,价格低廉,寻常百姓也买得起。
除夕之夜,李承乾站在皇城角楼上,望着满城灯火。马周悄然来到身侧:"陛下,今年国库岁入增加三成,其中新织机、水车等贡献不小。"
"马卿,这才刚刚开始。"李承乾目光深远,"朕要的不是一时之利,而是让百姓养成'格物致知'的风气。如此,大唐基业方能长青。"
远处传来辞旧迎新的钟声。新年在这片重视实学、鼓励创新的氛围中,悄然来临。
喜欢大唐太子的开挂人生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大唐太子的开挂人生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