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河与亚穆纳河交汇处的平原上,晨雾如轻纱般笼罩着连绵的军营。大食皇太子阿拔斯站在高台上,眯眼望向南方。十万大军铺展到天际,旌旗如林,刀枪如雪,这是大食帝国在东方最强大的武装力量。
"报——唐军与天竺联军已撤退至德干高原!"斥候飞马来报。
阿拔斯冷笑一声:"懦夫!传令全军南下,我要用李承乾的头骨做酒杯!"
"殿下且慢。"老将军扎伊德劝阻道,"唐军狡诈,恐有埋伏。"
"埋伏?"阿拔斯不屑地挥手,"在绝对实力面前,任何诡计都是徒劳!"
与此同时,德干高原南麓的唐军大营中,李承乾正与诸将推演沙盘。
"大食军已至两河交汇处。"刘仁轨指着沙盘上的小旗,"按目前速度,三日后将抵达我预设战场。"
拉贾忧心忡忡:"殿下,即便加上新到的两万水师,我军也不过六万,如何抵挡十万之众?"
"兵不在多,在精。"李承乾移动几面红色小旗,"关键在于诱敌深入,然后..."他手指一合,将代表大食军的蓝色小旗团团围住,"瓮中捉鳖!"
众将面面相觑。这计划太过冒险,一旦失败,联军将全军覆没。
"殿下。"刘仁轨忍不住道,"大食骑兵锐不可当,若被他们突破一点..."
"所以需要天竺象兵。"李承乾指向沙盘中央,"在这里构筑半月形防线,象兵居中,弓弩手两翼,唐军铁骑隐蔽在后。待大食军主力陷入阵中,水师沿河包抄后路..."
拉贾眼前一亮:"妙计!象兵皮糙肉厚,不惧骑兵冲锋,正好克制大食铁骑!"
"不仅如此。"李承乾取出一张草图,"我设计了一种新式战车,车首装有利刃,专破骑兵冲锋。已命工匠连夜赶制百辆,明日可投入使用。"
众将见太子胸有成竹,士气大振。当夜,联军秘密移营,按计划布下天罗地网。
三日后,两军在预定的平原相遇。阿拔斯见联军人数明显少于己方,更加轻敌。
"全军突击!"他拔出镶满宝石的弯刀,"真主至大!"
十万大食军如潮水般涌来,铁蹄震动大地。联军按照计划缓缓后撤,半月形阵线渐渐凹陷,看似摇摇欲坠。
"他们撑不住了!"阿拔斯兴奋大喊,"压上去!全歼敌军!"
就在大食军全部涌入阵型凹陷处时,战场形势突变。数百头披甲战象突然从联军阵中冲出,象背上的塔楼射出密集箭雨。同时,两翼树林中冲出无数唐军弩手,箭矢如飞蝗般倾泻而下。
"中计了!"扎伊德老将军大喊,"快撤!"
但为时已晚。唐军新式战车从侧翼杀出,锋利的前刃轻松切开骑兵阵型。更可怕的是,大食军后方突然传来震天喊杀声——唐军水师登陆部队从河岸杀来,彻底封死了退路!
阿拔斯这才发现,自己已经陷入精心设计的包围圈。联军如铁壁般从四面挤压,大食军阵型大乱,自相践踏者不计其数。
"保护殿下撤退!"扎伊德率领亲卫拼死突围,却被一队唐军铁骑拦住去路。
领头的将领金甲红袍,正是李承乾本人!
"阿拔斯殿下。"李承乾在马上拱手,"投降吧,何必徒增伤亡?"
"休想!"阿拔斯双目赤红,"大食皇族宁可战死,绝不投降!"
激战持续到日落。大食军伤亡过半,余部被分割包围。阿拔斯在亲卫保护下退到河边,却发现所有船只都已被唐军水师控制。
"殿下,降了吧..."扎伊德老泪纵横,"为将士们留条活路..."
阿拔斯望着尸横遍野的战场,终于崩溃地扔下弯刀。
这场被后世称为"双河会战"的战役,成为军事史上的经典战例。李承乾以六万联军歼灭大食十万大军,俘获皇太子阿拔斯以下将领数十人,彻底粉碎了大食东进的野心。
战后,天竺诸国在恒河畔举行盛大仪式,正式奉大唐为宗主国。李承乾代表大唐皇帝接受朝拜,并宣布设立"天竺都护府",由刘仁轨兼任首任都护。
"殿下,大食使者求见。"这一日,李承乾正在营中处理军务,杜荷前来禀报。
来者是位白发苍苍的老者,自称大食宰相贾法尔。他恭敬地献上礼单:"尊贵的大唐太子,哈里发愿与大唐永结盟好,特献黄金十万两、骏马千匹、珍宝百箱,只求放回阿拔斯殿下。"
李承乾沉吟片刻:"结盟可以,但有三个条件。"
"殿下请讲。"
"一,大食须退出天竺全境;二,赔偿天竺各国战争损失;三,开放波斯湾港口,允许大唐商船自由通行。"
贾法尔面露难色:"这...第三条事关重大..."
"那就让阿拔斯继续做客大唐吧。"李承乾淡然道,"正好我父皇想见见他。"
贾法尔慌忙叩首:"殿下息怒!老臣这就派人快马回报,请哈里发定夺!"
半月后,大食哈里发被迫接受全部条件。两国在恒河口签订《恒河和约》,标志着大唐在印度洋霸权的确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