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的荧光灯管发出细微的嗡鸣,像一群困在玻璃罩里的蜜蜂。林涛盯着电脑屏幕上定格的监控画面——陆铭在便利店买烟的侧脸,左手接过找零的动作流畅自然。他反复拖动进度条,第三十七次观看这段只有9秒的视频。窗外暴雨拍打着玻璃,雨滴在窗框上折射出扭曲的光斑,像无数个微型监视器。
"林队?"
小王的声音从很远的地方传来。林涛眨了眨酸涩的眼睛,视网膜上还残留着屏幕的蓝光。他转头时颈椎发出不堪重负的咔响,这才意识到自己保持同一个姿势已经超过两小时。
"秦法医送来的报告。"小王把文件夹放在桌上,犹豫地看了眼满烟灰缸的烟蒂,"您...要不要休息一下?"
林涛摆摆手,翻开文件夹时闻到一股淡淡的消毒水味。第一页是袖扣的纤维成分分析表,红色箭头标出的数据异常醒目:与七处案发现场提取物匹配度不足40%,却在"其他物质"栏里出现了临港市图书馆特藏书库专用的防霉剂成分。
"时光褶皱书店的灰尘样本比对结果在附录三。"小王轻声补充,"秦法医说那些袖扣可能被故意——"
耳鸣突然袭来。尖锐的蜂鸣声中,林涛看见三年前的血色黄昏:陈志刚推开他时胸口爆开的血花,毒贩手中霰弹枪的金属光泽,以及自己射出的子弹穿透对方左眼时带出的玻璃体液。记忆里的枪声与现实中的雷鸣重叠,震得他太阳穴突突跳动。
"林队!"小王抓住他颤抖的手腕,"您的药..."
林涛甩开他,抓起外套冲进雨幕。冰凉的雨水顺着后颈流进衣领,他需要这种刺痛来对抗脑海中不断闪回的影像——陈志刚倒下时扭曲的右臂,疤痕在夕照中泛着诡异的粉红色。而今天下午,秦越指出陈志刚右手光洁无暇时,那个袖扣上的鸢尾花纹样在解剖灯下闪着冷光。
"时光褶皱"书店的铜铃在暴雨中声音发闷。林涛推门带进一股潮湿的冷风,惊动了柜台后打盹的老店主。狭长的店铺里弥漫着纸张霉变的气味,混合着红茶和木地板蜡的复杂气息,像走进某个陈旧的时间胶囊。
"警官又来了啊。"店主推了推老花镜,镜片后的眼睛浑浊却锐利,"上次那个小姑娘问过的书,还在心理学专区。"
林涛抹了把脸上的雨水,注意到柜台角落的监控显示器只有三个画面——正门、收银台和文学区。他掏出证件:"我想看看其他区域的监控记录。"
"没了。"店主摊开布满老年斑的手,"就这三个摄像头,还是社区民警硬让装的。"他指向店铺深处,"后面二手书区连照明都没有,谁会在那儿装监控?"
雨水顺着林涛的发梢滴在登记簿上,晕开了最新一页的日期。7月7日的访客记录里,有个被反复划掉又重写的签名:"杨光"。墨迹的深浅显示这个名字至少被修改过三次。
"这位常客,"林涛用指尖轻点那个名字,"戴鸭舌帽?"
店主突然剧烈咳嗽起来,从抽屉里摸出药瓶吞下一片。"那小子啊...每周三下午来,专挑医学旧期刊。"他擦擦嘴角,"上周特别怪,在店里待到打烊,还问我有没有'镜子相关'的心理学着作。"
书架间的过道窄得只能侧身通过。林涛的指尖掠过书脊,在"异常心理"分类区停下——陆铭的《认知镜像理论》旁边,突兀地插着一本1987年的《临床精神医学》。当他抽出这本泛黄的期刊时,一张借书卡飘落在地:最近一次的归还日期是2001年7月7日,借阅人签名栏里画着个扭曲的"7"。
"后面还有个小仓库。"店主的声音从身后传来,"那小子老往那儿钻..."
仓库门锁已经锈蚀。林涛推开门时,霉味混着某种化学药剂的气息扑面而来。手电筒光束照出地上凌乱的脚印,最新的一组通向角落的废书堆。当他拨开那些破损的封面时,呼吸骤然停滞——十几本圣心疗养院的内部刊物整齐码放着,最上面那本的扉页上贴着一张便签:"给亲爱的学生陆铭,愿你在镜像中看清自己。——陆文渊 2000.12"
便签背面用红笔画着简略的平面图:疗养院七号病房的布局,特别标注了洗手池上方的镜子位置。图纸边缘有行小字:"观测点3号视角最佳"。
手机突然在口袋震动。周小雅的号码,接起来却只有急促的喘息和液体滴落的声响。当林涛正要开口时,听筒里传来撕心裂肺的尖叫:"他们都在镜子里!林警官救救我!宿...舍..."通话戛然而止,最后几秒的背景音里,隐约有金属摩擦的动静,像是手术器械碰撞的声音。
临港大学女生宿舍的走廊灯管接触不良,在暴雨中频闪出癫痫般的光影。林涛踹开315房门时,血腥味混着帕罗西汀的药片气息涌出来。周小雅蜷缩在床角,左手腕上密密麻麻的割痕还在渗血,右手紧握着块碎镜子,镜面反射着天花板上扭曲的人影。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