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君善眼睛一亮,嘴角扬起:“我感觉大嫂拥有未卜先知的能力,说不定作文题目就从这里面出来。”
纪君战指尖轻敲桌面:“赞同。”
纪君瑶带着几分小得意:“那是,咱们家大嫂就是神,这三篇作文咱们有空都要把它写完。”
纪君勇庆幸道:“幸好我不用参加高考,否则这种天我脑袋会晕。”
纪君瑶先是思考一了一会,列了个题纲,便开始动笔了。
她选择的是《难忘的日子》。
她写的是大嫂来到村庄后带领村民开辟致富之路。
文章以锐利的逻辑层层递进,传递深刻洞见,她写道:真正的帮扶不是居高临下的施舍,而是教会弱者撑起自救的伞。
文章收尾,一句掷地有声的结语直击人心——那些印刻在泥泞中的脚印,远比任何空洞口号更能诠释“人定胜天”的真谛。
纪君善选择的是《破除迷信,尊重科学》,他用算盘珠般精准的比喻:“愚昧是缠绕在进步车轮上的藤条,只有科学的利刃才能斩断枷锁。”
他举了生产队用化肥增产的实例,字里行间满是商人的敏锐:“迷信会让人心甘情愿把粮食供奉给虚无,而科学能让土地长出实实在在的金山。”
纪君战写的是《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他的文章颇具特色,虽然字迹稍显潦草,却力透纸背,字里行间透着严谨的思考与实践的热忱。
文末那句“战场上没有‘应该’,只有‘试过才知道’”尤为醒目,仿佛在以硝烟弥漫的实战隐喻,道破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
林染染批改时眼前一亮,纪君瑶的正义感、纪君善的洞察力、纪君战的实战思维,都已初现锋芒。
这么牛的弟弟妹妹,前世他们都考上了大学,她居然还想着给他们漏题。
真是有点杞人忧天了。
“大嫂,是不是我写得最好?”纪君瑶问。
纪君善跟纪君战也全都期待地看向她。
毕竟她的评价对于几人来说,很重要。
林染染:“各有千秋。”
纪君瑶:“不行,非得要论个高低。”
林染染笑:“那便让爸跟你们大哥也来评分吧。”
纪君勇:“虽然我语文不太好,但我写作还可以,我就不能参与吗?”
几人:“你就算了吧!”
纪君勇:“少瞧不起我了。”
林染染:“那给你看看吧,看看你能不能说出一些自己的观点。”
纪君勇看完每个人的作文,感叹一句,“写得太好了,全部满分。”
几人白了他一眼:“就这?”
纪君勇尴尬道:“我觉得写作确实为难我了,还是训练士兵比较适合我。”
几人笑了笑。
纪父看了三人的作文,眼中漾着笑意,"这三篇文章都写得很通透!每个人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观点如金石掷地般清晰。真不愧是我的孩子,这行文间的气韵,倒是把为父当年舞文弄墨的本事学了十成。"
纪母酸溜溜道:“哼,你就变相说我傻呗。”
纪父先是一愣,“哪能呢,你若是能读书,肯定比我聪明。”
纪母:“今晚你打地铺。”
说完,她气乎乎地下楼了。
哼,能读书了不起啊。
几个孩子面面相觑。
母亲这是生气了?
“不是,家里没有多余的被子啊。”纪父反应过来喊。
“放心,我去给你借一床!”
纪父尴尬地看向几人,解释道:“你们母亲就喜欢说反话,我都习惯了。”
林染染笑道:“爸,我觉得您的情商还得练一练。”
纪父疑惑地问,“啥是情商?”
“就是哄媳妇。”
“哄媳妇?有啥子好哄的?我从来都没有哄过你们的母亲。”
林染染拿出一个手镯,“爸,您等会给妈送这个手镯,就说是您买的,反正我也是拿您的钱买的。”
纪父:“都老夫老妻了,还送什么礼物,也不怕人看笑话。”
林染染塞到他手中,“反正礼物我拿给您了,这媳妇嘛,好哄,送个礼物,说两句好话,地铺就不用打了。”
纪父:“说得我好像打过地铺似的。”
他别扭地起身,“我现在把东西塞给她,爱要不要。”
“不是,爸,您这还没有给我们的作文打分呢。”纪君瑶看着他就要下楼了,赶紧喊。
“各有千秋,全都满分吧。”
“不是,这也太敷衍了吧?”
纪君勇笑:“瞧瞧,我的批阅水平也是很不错的。”
纪君瑶:“大哥,你怎么说?”
纪君骁笑道:“全部满分。”
“不是,你们这一个个也太敷衍了吧?大嫂,您给的分数呢?”
林染染:“巧了,全部满分。”
纪君勇笑死了,“哈哈,我觉得我的作文水平又上两个台阶了!”
纪君瑶:“不行,再把另外的两篇都写了!今晚非得论个高低来。”
纪君善:“第一名还是给妹妹吧。”
纪君战:“对呀,我们家都是宠女人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