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染染温柔地看向老公:“明日到了城里,先打电话找黄桂兰,让她吹吹耳边风。再给韦局长施压,毕竟他还欠我们人情呢。”
纪君骁宠溺一笑:“媳妇放心,我懂的。”
有时候男人就架不住女人一哭二闹三上吊。
更何况韦局长是疼媳妇的。
“老公,让你从一个军人变成商人,辛苦你了。”
“说什么呢,是你带我认识了另一种人生,我感激你都来不及呢。”
林染染忽然有些心疼:“其实你不喜欢这种生活吧?”
前世,他也是被逼从商的吧?
毕竟有一大家子要养。
纪君骁笑着抚摸她的头:“媳妇不用有心理负担,我选择的路,不会后悔。”
这辈子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回城,毕竟纪家的冤屈一天洗刷不了,便不能回城。
也许所有的知青都回去了,他们一家也回不了。
他现在要养家糊口,理想与事业,他先选择事业。
他总不能靠媳妇来养着。
纪君善看着这样的大哥,心疼死了。
大哥受父亲熏陶,自小怀揣军旅梦,年少有为便荣升团长。谁能料到,如今竟被迫下乡,甚至不得不摆摊谋生——这般境遇的落差,得需要多强大的心理素质才能扛住?
这些天,他手把手教自己分析市场,言语间热情高涨,原来都是伪装。
大哥骨子里并不喜欢这些营生,却不得不硬着头皮撑起生活的担子。
这些,只有大嫂能参透。
“傻小子,发什么呆呢,走,大哥再教你做做风险预案,保证这次让商业局那帮家伙乖乖审批。”
纪君善回过神来,“好。”
走了两步,他又探个头回来。
“大嫂,您是不是留一手教给大哥?”
林染染笑了笑:“大概是吧,你得跟他好好学。”
“明明是我先创业的,大嫂,您偏心啊。”
纪君骁将他拽走,“承认你大哥优秀很难吗?”
林染染笑了。
三弟真可爱。
老公更可爱。
韦局长家。
黄桂兰哭着控诉韦局长。
“林同志救了我的命,你倒好,带头把他们队的生产单子给退了,这就是你报答救命恩人的方式?”
韦局长解释:“我这是在拯救他们好吗?若是贸然用粮食来酿酒,农民吃不上饭怎么办?”
黄桂兰:“我不管,这事你答应也得答应,不答应也得答应。”
韦局长还是头一次见媳妇这么难搞,“这是我们商业局的事情,你不懂的。”
“我是不懂,但我懂知恩图报,你现在这样算什么?”
“媳妇,这是两码事。”韦局长声音软下来,却仍在坚持,“若是别的事情能帮上忙的,我一定能帮上忙。”
“我不管,你必须答应。”
“媳妇,别意气用事。”
“你若是不答应,我就带娃回娘家!”
“媳妇,过火了。”
“若是没有林同志,你连跟我吵架的机会都没有,那么聪明绝顶的人,连医院都想抢的人才,你们商业局居然不重视,什么破眼光?”
“媳妇。”
“我可是听说县长夫妇很重视林同志,认她做了妹子的,你们这样搞,也太不给县长面子了。”
“这不是面子问题,这涉及到集体的利益。”
“别跟我说话,我要回娘家。”
黄桂兰气死了,进屋收拾东西。
这时,纪君骁带着两瓶酒来拜访。
韦局长感觉太阳穴突突直跳,早知道不该把电话号码留给他们了!
纪君骁开门见山说明来意,并将自己的方案掏了出来。
“局长,这是我们队的酿酒计划。这次玉米跟水稻都大丰收,我们特意预留了百分之三十的储备粮,还改良了发酵工艺,三斤玉米就能酿出以往两斤的产量。按这个比例,既不影响口粮,还能每月给局里上缴双倍利润。”
“三斤玉米能酿出两斤酒?纪同志,你在开什么玩笑?”
纪君骁:“都说了,我们改良了发酵工艺,而且没有降低酒的度数,我还特地把我们村酿制的玉米酒带来了,局长可以尝尝。”
韦局长好奇地问,“这酒,是你们酿的?”
“对,是我媳妇改良了发酵工艺。”
韦局长倒了一杯,尝了尝。
“这酒品,上乘啊。”
“这便是三斤玉米酿出两斤酒的洒品。”
韦局长:“这不可能,这种品质,怕是三斤玉米才酿出一斤酒来,我跟酒厂厂长关系好着呢。”
纪君骁,“真没骗您。”
韦局长不相信,他觉得到时候他们肯定要兑水。
“纪同志,你这方案很完美,你们队酿的酒也很好喝,但你要考虑到,万一农民没米下锅怎么办?现在收成都不好,虽然你们队这次侥幸大丰收,但你能保证年年都丰收吗?”
“这是我们队未来三年的产量预测表,即便遇到灾年,储备粮也能撑到收季。另外我昨晚熬夜做了风险预案,这是八项应急预案,包括与邻村粮食置换、社队互助借贷,还有酿酒废料喂猪的循环方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