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的蝉鸣刚起,林默棋艺馆的“万象棋理阁”里就坐满了人,阁顶的玻璃天窗透进阳光,在地板上投下棋盘状的光斑,全球各地的棋理研究者围坐其间,对着全息投影里的“宇宙棋理模型”争论不休,却总在林默的“守中致和”里找到共识。
“爷爷,量子物理学家说,微观粒子的‘纠缠态’,和太爷爷说的‘子与子相连’棋理完全相通,”周承宇指着模型里的粒子轨迹,像两颗隔空呼应的“兵”,“他说‘棋理藏在万物里’,原来真能通得了万象。”周明轩的指尖点在模型的“和局”节点,光斑在指尖聚成个光点,突然想起2072年的立夏,林默的虚拟影像给全球科学家讲棋理,说“别把理看死了,万物都是老师”,那时的顿悟与现在的蝉鸣重叠,都是贯通天地的明。
赵淑兰的藤篮里装着“悟理棋”,是用万物的“理之载体”做的:磁石“帅”能吸合“兵”,体现“上下相顾”;水滴“炮”可穿透纸板,暗合“隔子打”;最妙的是“共生马”,由两株缠绕的植物制成,少了哪株都站不稳。老人把棋子分给争论的学者,看着他们用磁石“帅”演示“统领之道”:“林老师当年总说,‘理要是锁在棋谱里,就成了死学问’,”她指着窗外的蝉蜕,“你看这蝉,脱壳才飞得高,理也一样。”
穿汉服的苏晚带着团队在发布《棋理万象通鉴》,书中将林默棋理与物理学、生物学、社会学甚至外星文明的逻辑体系对照,发现“平衡”“共生”“变通”三个核心词贯穿始终,像条看不见的线,把万象串成了一盘棋。“这就是林默先生说的‘理贯天地’,”苏晚翻开通鉴的扉页,上面印着林默的话:“理不在书里,在万物的呼吸里。”
林思棋的“时光棋廊”里,新添了“悠悠通万象展”。展厅的四面墙是四块“理之镜”,分别映着自然、社会、宇宙、心灵的棋理影像:蜂巢的六边形对应“均衡局”,候鸟迁徙路线暗合“最优棋路”,连人的喜怒哀乐,都能在“攻防进退”里找到对应。最中央的展台是个“理之泉”,投进不同的“现象石”,会涌出对应的棋理解读,有人投进“火山喷发”,泉里浮出“势不可挡需疏导”。小姑娘投了块“老槐树”,泉里映出“扎根深者,风不能摇”,笑得眼睛弯成了月牙。
午后,“全球万象棋理论坛”进入高潮。生物学家说要用棋理解读生态链,社会学家计划借棋理设计更公平的分配制度,当外星学者用光影画出“他们的棋理”,竟与林默的“和”字异曲同工,阁内突然响起整齐的赞叹,蝉鸣都仿佛停了半拍,像万物在共鸣。
赵小远举着平板电脑跑来,屏幕上是“棋理新发现”的实时更新:深海机器人用“炮翻山”原理避开障碍物,AI用“让子礼”优化了资源分配算法,最惊人的是,气象学家根据“棋理循环”模型,成功提前三年预测了极端气候的规律。“您看这个!”男孩点开段视频,位老农在用棋理指导种田,说“太爷爷的理,比化肥还管用”。
周明轩把《棋理万象通鉴》的定稿本放进“智慧库”,抬头时,看见夕阳给“万象棋理阁”镀上金边,窗外的老槐树与全息模型里的宇宙星系重叠,像幅万物共生的画。“他这辈子没想着当哲人,”老人望着阁外的蝉飞,“就想让人多琢磨琢磨为啥——你看现在,这琢磨通了万象,亮了人心。”
天快亮时,第一缕阳光照在“悟理棋”上,磁石“帅”吸着满地的铁屑,拼出个巨大的“理”字。周明轩推开阁门,看见石桌上的露水被晨风吹得流动,像无数条理之溪在汇聚,片带露的槐叶落在溪中央,像艘载着智慧的小船。
他知道,这是林默在说:看,棋理真的悠悠通万象了,从老街的蝉鸣到宇宙的星转,从我的琢磨到你的顿悟,只要还有人对着万物问“为啥”,这理就永远活着,流着,陪着人类在混沌里找清明,让每个时代的思考者都明白——最好的理,不是答案,是提问的勇气,是像这老槐树,年年发新叶,岁岁有新悟,告诉人间:万物皆棋,棋即万物,懂了棋理,就懂了大半的生活。
市集的炊烟混着草木香升起,孩子们举着“悟理棋”跑过青石板,笑声惊起树梢的蝉,像衔着智慧往云里飞。周承宇在整理新收录的棋理发现,赵淑兰把刚煮的绿豆汤分给早起的人,林思棋对着“理之泉”鞠了一躬,说“我们还要问更多为啥”。立夏的风带着燥热,却吹不散满街的清明,那是棋理酿出的味道,是智慧的味道,是无论世界多复杂,都永远让人心里有谱的人间通透。
喜欢棋王林默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棋王林默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