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羽注视着屏幕上跳动的投票面板,眼神如冰。第二轮的结果,表面看上去混乱,实则已开始呈现出某种可供操控的脉络。他脑中迅速构建起一套“投票行为建模系统”——这是前两轮投票后,他根据每个人的言行临时搭建出的策略支点。
孙教授。
他是最容易被推上“集火台”的人。如今反成了众矢之的。第一轮票数最多,第二轮也高居榜首。他嘴硬、还在狡辩,可在众人眼中早已是个“必死之人”。
林羽标注他为:“失势型弃子”。
——弃掉他,没人会有负罪感;但继续集中火力在他身上,却很可能在下一轮引发不必要的混乱。
林晓。
表面上柔弱、低调,但在陈风公开点名她“害死弟弟”之后,心理防线几近崩溃。她投票犹豫、语调哽咽,情绪已不受控。
她是“失序型变量”。
——想操控她不难,只要不让她觉得“众人都盯着她”。
陈风。
强势、爆裂、试图掌控局面。他不仅高声拉票,还试图用“恐吓”方式逼迫众人跟投。显然,他不信林羽的话,更不会听任何理性的建议。
林羽为他贴上标签:“独裁型不稳定源”。
——他手里握着武力的幻象,控制欲极强,却又缺乏长线策略。必须防、必须引导、但不能硬碰。
李悦。
嘲讽、冷眼旁观,永远一副“局外人”姿态。但她能精准踩在别人的痛点上,比如当场翻出林晓的忏悔当武器。她明明没有主动攻击,却能轻易撬动一个人崩溃。
林羽为她归类为:“伪中立型操盘者”。
——她不会主动出手,但一旦发现局势能为她所用,绝不会手软。
赵宇。
胆小、犹豫,只想活着。他愿意信人,但只能信“看上去能带他活下去”的那个人。他靠恐惧行事,也靠承诺安稳。
标签:“附和型求生者”。
——谁在他面前画出一条“安全的路”,他就会跟谁走。
苏哲。
他是最接近林羽思维的人。冷静、讲逻辑、重推演。但他厌恶被操控,哪怕方向正确,只要他察觉是被“逼着”走,他就会反抗。
林羽明白,他属于:“理性型独行者”。
——可以共谋,不能命令。
王昊。
外表想带头,实则害怕被牵连。他更像个不安分的浮标,哪里不危险就往哪飘。第二轮他甚至没明确站边,只想避开所有“高票焦点”。
林羽写下:“回避型摇摆者”。
——他的票,最多只能算一块防波堤,关键时刻不能指望,但也能用于临时堵漏。
林羽自己:唯一一张可动态打补丁的票——关键时刻翻盘。
林羽看了一眼票数分布,心中已有方案:
目标:所有人票数=4
林羽知道,只要能控制至少5人行为稳定,他的模型就能成立。
休息时间的红光在墙面投下斑驳光影,林羽在躁动的人群中迅速锁定目标。他知道,这短暂的十分钟将决定第三轮投票的走向。
他首先走向李悦。她始终靠墙而立,面无表情,像是冷眼旁观一场哑剧。
“李悦。”林羽压低声音,“这轮是关键,必须打破前两轮‘集火’的局面”
李悦微挑眉,双臂交叉:“你又想拉拢我?这地方每句话都像诱饵。”
“我需要你投林晓。她票数最低,最稳。我们如果各投低票者,就能均摊风险。”他顿了顿,“孙教授已经危险,不需要再推一把。”
她用指甲敲了敲手臂,淡淡开口:“你知道我为什么到现在还活着吗?因为我不轻信任何人。”
“但你更不愿意做被操控的棋子。”林羽平静地说。
李悦盯了他几秒,冷笑:“希望你这次,不是拿我试棋。”
她点了点头,算是答应。
苏哲独自坐在角落擦拭眼镜,这个理性派学者是关键一环。林羽快步上前,开门见山:"苏哲,想活下去吗?我们必须在这十分钟内达成共识。"
"你要我投谁?"苏哲镜片后的眼神充满戒备。
"王昊。他目前票数垫底,其他人暂时不会针对他。只要你照做,我保证你能撑过这一轮。"林羽将写满计算的纸条塞过去,"我甚至敢用自己的一票做赌注。"
赵宇蜷缩在墙角,像只受惊的兽。林羽在他身边蹲下,放轻语气:"赵宇,你不是要我出主意吗。我的主意就是所有人平票!"
"...如果你真能做到,我会支持。"
"那就把票投给李悦。她是维持局面的关键,而且你信任她,不是吗?"林羽拍了拍他的肩膀,"只有团结,我们才有活路。"
林羽走到孙教授身后,刻意让脚步声清晰可闻:"孙教授,借您几分钟?这十分钟或许能让我们避开必死的陷阱。"
孙教授缓缓转身,镜片后的目光锐利如鹰:"说吧,又有什么计划?"
"我需要您投给我。"林羽直视对方的眼睛,"您现在4票,已经是高危目标。但只要这轮您不成为焦点,其他人的恐慌就会自然转移。而我目前1票,是最适合分散票数的人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