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月31日,北平这座千年古都,以一种近乎奇迹的方式,迎来了新生。
傅作义将军顺应民心,率部接受和平改编。解放军的先头部队迈着整齐的步伐,在市民们自发涌上街头、饱含热泪的欢呼声中,开进了北平城。
青天白日旗悄然落下,鲜艳的红旗在古老的城楼上冉冉升起。
围城的阴霾瞬间消散,但这座城市并未立刻恢复平静。
紧随解放军入城的,是北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的成立。街道上张贴着军管会的布告,荷枪实弹的解放军战士巡逻执勤,维持着新旧交替时期至关重要的秩序。
肃清潜伏特务、稳定社会秩序、恢复生产生活,成为当务之急。
就在和平协议签署前夕,保密局北平站这座特务巢穴,早已是树倒猢狲散。
站长刘庆仁,这个老牌特务头子,如同嗅到死亡气息的狐狸,早已利用最后的时间,将多年搜刮的黄金细软和重要档案打包,带着几个绝对心腹,登上了最后一班飞往南京的飞机。
临行前,他召集了仅剩的几个中层头目,其中就包括副站长杨德彪——一个能力平庸却善于钻营、野心勃勃的家伙。
“德彪”刘庆仁拍着杨德彪的肩膀,语气沉重,眼神却闪烁不定,“北平…守不住了。
党国需要我们保存力量,以图将来。我奉命南下,另有重任。这里…就交给你了!”
杨德彪受宠若惊,又惶恐不安:“站长!我…我怕担不起这重任啊!”
“担得起!”刘庆仁将一份密封的文件袋塞到刘庆仁手中,压低声音
“这是‘堡垒’计划的最终执行方案和北平站潜伏人员名单!你的任务,就是监督何雨昂,确保他完成对北平金融系统的破坏!
这是党国在北平最后的希望!毛局长亲自关注!” 他故意将任务说得无比重要,实则是将杨德彪和何雨昂当作吸引火力的弃子。
“何雨昂?”杨德彪一愣,随即想起那个沉默寡言、深得杨德彪“器重”的金融专家,“他…可靠吗?”
“非常时期,疑人不用!”刘庆仁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阴冷,“他能力超群,是执行破坏任务的最佳人选。你要全力配合他,提供所需资源,但也要…盯紧他!这是名单,你收好。记住,人在名单在!人亡…名单毁!”
他留下这句充满暗示的话,匆匆离去,留下杨德彪捧着烫手山芋,脸色变幻不定。
杨德彪不是傻子,他明白自己被当成了挡箭牌和牺牲品。但权力欲和一丝侥幸心理让他没有立刻逃跑。
他按照刘庆仁的“指示”,派人将那份标注着“绝密”的文件袋,“郑重”地交到了正在站里“坚守岗位”的何雨昂手中。
“何专员!”杨德彪努力摆出副站长的架子,但声音发虚,“刘站长南下公干,命我暂代站务。这是‘堡垒’计划的最终指令和潜伏名单,由你全权负责执行!站里…站里会全力配合你!”
他强调了“全权负责”四个字,试图撇清自己的关系。
何雨昂平静地接过文件袋,入手沉重。他看都没看杨德彪那强作镇定的脸,只淡淡应了一声:“知道了。”
走出保密局那栋充满腐朽气息的大楼,何雨昂知道,这座魔窟的历史已经终结。
手中的名单和计划,是国民党特务机构在北平最后的绝唱,也是他需要妥善处理的“遗产”。
军管会的效率惊人。入城后,立刻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
1. **严厉打击投机倒把,稳定物价:** 军管会经济处迅速接管了粮仓、煤栈、布匹仓库等战略物资,严厉打击哄抬物价的奸商,同时组织国营公司平价出售粮食、煤炭、布匹等基本生活物资。几乎是一夜之间,飞涨到天文数字的粮价、煤价应声而落!百姓们拿钱,终于能在粮店买到实实在在的粮食和煤炭了!街头巷尾,久违的笑容出现在人们脸上。
2. 恢复秩序,安置就业:军管会强力扫荡了残留的流氓地痞、散兵游勇,治安迅速好转。同时,着手恢复工厂生产,组织以工代赈,清理城市垃圾,安置流民。
许多像丰泽园这样的老字号,在政府支持下重新开张。阎埠贵作为有文化的小学教员,很快被军管会文教部门登记召回,重新站上了讲台,虽然薪水微薄,但生活有了保障,让他激动得老泪纵横。
刘海中、易中海这些有技术的工人,也被召回娄氏轧钢厂,重新有了工作,虽然对新政权心怀忐忑,但能养家糊口,也暂时安下心来。
3. 涤荡污秽,清理旧痕:妓院、烟馆被强制关闭,社会风气为之一新。保密局北平站旧址被查封,门口挂上了军管会社会部的牌子。
整个北平城,如同久病之人注入了强心剂,开始焕发出勃勃生机。市场逐渐恢复繁荣,街道变得干净整洁,孩子们的笑声重新响起。新生的希望,驱散了严冬的酷寒。
四合院里的生活,也随着北平的新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