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武三十年的暮春,河东大地草长莺飞,汾水两岸的桃花落尽,枝头已缀满青涩的果实。龙天策自担任河东太守以来,深知“纸上得来终觉浅”,每月总要抽出几日,不带仪仗,只带几名亲卫,微服巡查各县,体察民情,暗访吏治。这一日,他一行来到了河津县以西的龙门县。
龙门县因毗邻龙门石窟而得名,依山傍水,既是交通要冲,也是商旅往来的重镇。按说此地应是繁华安定,可龙天策一路走来,却发现街头百姓的脸上,多了几分愁苦,少了几分安乐,与他治理下的其他县域,颇有不同。
“看来,这龙门县,怕是有些问题。” 龙天策勒住马缰,对身边的亲卫夜影道,“找个茶馆,歇歇脚,也听听百姓怎么说。”
异域商队惊市井,金发碧眼引围观
两人刚走进街角的一家茶馆,还未坐稳,外面突然传来一阵骚动,夹杂着孩童的惊呼与大人的议论声。
“快看!那些人长得好奇怪!”
“是啊,头发是金色的,眼睛是蓝色的,跟画里的神仙似的!”
“还有那么多骆驼!背上都驮着大箱子,不知道装的是什么宝贝!”
龙天策与夜影对视一眼,都有些诧异,起身走到茶馆门口查看。
只见街道尽头,一支庞大的商队正缓缓驶来,绵延足有半里地。领头的是数十峰高大的骆驼,驼峰上堆满了用帆布包裹的货物,箱子上隐约可见奇特的花纹。骆驼后面,跟着数百名护卫,个个高鼻深目,腰佩弯刀,神情警惕而肃穆。
而最引人注目的,是商队中央,三位骑马的女子。
居中的女子,约莫二十七八岁年纪,身着一袭白色长袍,腰间系着金色的腰带,一头灿烂的金发如瀑布般披散在肩头,蓝色的眼眸像深邃的湖泊,顾盼间带着一种与生俱来的威严与智慧,正是雅典娜。
她左侧的女子,年纪稍轻,约莫二十出头,穿着红色的连衣裙,裙摆上绣着银色的花纹,一头火红的卷发如同燃烧的火焰,绿色的眼眸里满是好奇与灵动,是爱丽丝。
右侧的女子,则显得沉静许多,穿着深蓝色的长袍,黑发编成复杂的辫子,点缀着细碎的宝石,肤色是健康的小麦色,眼神温和而坚毅,是库耶爱娃。
三人皆是异域容貌,与中原女子截然不同,加之身后庞大的商队(细数之下,竟有三千余人,骆驼、马匹数百头),瞬间吸引了所有路人的目光,街道两旁挤满了围观的百姓,啧啧称奇。
“她们是从哪里来的?”
“听说是从很远很远的西边来的,叫什么……泰西?”
“泰西?那不是比波斯还要远吗?她们怎么敢走这么远的路?”
雅典娜、爱丽丝、库耶爱娃三人,勒住马缰,看着眼前繁华而陌生的街道,看着围观百姓好奇而友善(并无恶意)的目光,眼中也充满了惊叹。
“这里就是大唐的龙门县吗?” 爱丽丝轻声问道,声音清脆如银铃,她的汉语带着一丝生涩,却已能清晰表达,“比我们沿途经过的任何城市都要热闹。”
“是的,” 雅典娜点头,目光扫过街道两旁的店铺、牌匾,以及远处隐约可见的石窟佛像,“大唐的文明,果然名不虚传。光是这建筑,这秩序,就足以让我们惊叹。”
库耶爱娃则更关注那些货物:“希望我们带来的香料、宝石和羊毛织物,能在这里找到好买主。更希望能买到传说中的大唐丝绸和瓷器。”
她们三人,是泰西某王国的贵族后裔,自幼听闻东方大唐的繁华与文明,便立志要沿着丝绸之路,亲自来大唐看一看。筹备数年,组建了这支庞大的商队,历经千辛万苦,穿越沙漠、戈壁、雪山,耗时近一年,才终于踏入大唐境内,龙门县是她们进入河东后的第一座大城。
正当她们沉浸在对大唐的好奇与憧憬中时,前方的街道突然传来一阵喧哗,打断了她们的思绪。
街头惊遇贪腐案,铁腕惩治震远宾
“县太爷饶命啊!那是我家唯一的救命钱,您不能拿走啊!” 一个衣衫褴褛的老汉,抱着一个中年男子的腿,苦苦哀求,眼泪鼻涕糊了一脸。
那中年男子,身着七品官服,面色油光,显然是龙门县令王启年。他一脚踹开老汉,厉声喝道:“放肆!本官征收‘河工捐’,是为了修缮河堤,保一方平安,你竟敢抗捐?来人,把这刁民给我拖下去,打二十大板!”
“大人!冤枉啊!” 老汉哭喊着,“去年的河堤款我们已经交过了,今年又要交,这根本就是您自己想贪墨啊!”
周围的百姓敢怒不敢言,纷纷低下头,小声议论:
“这王县令太黑了,一年到头各种苛捐杂税,修河堤的钱早就被他贪污了!”
“听说他还勾结豪强,强占了好几户百姓的田地!”
“嘘……小声点,被他听到,没好果子吃!”
王启年听到百姓的议论,脸色一沉,正要发作,却见一个身着青衫、气度不凡的男子,带着一名随从,缓缓走了过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