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柳城博览会举办的具体时间确认之后,整个南方的各行各业都被调动了起来。整个南方进入到一种飞速运转的状态之下。
距离柳城博览会的开幕日期只剩下短短三个月时间,如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建造一座将承载全球目光的展馆,这个问题成为了悬在工业部建筑团队头顶上的一个重担。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工业厅的工作人员正在政务楼会议室中举办着会议。
既要确保场馆设计彰显南方的新气象,又需要满足国际展会严格的标准,更要与时间赛跑完成基建、布展等系统性工程,这场与时间的较量,已经成为了摆在众人面前的第一道挑战,也是最严峻的一个挑战。
“如果要想在三个月的时间内建起一个巨大的场馆,很显然是不可能实现的,如果只是在柳城的北郊搭建一个临时展棚,倒是来得及”一个负责规划的工作人员说道。
这个意见一提出来,就被工业厅的厅长徐世钧给直接拒绝:“临时展棚是绝对不行的,很多西方人对于我们这次要举办的世博会还抱着轻蔑的态度,很多人正等着看我们的笑话呢,我们绝对不能自降格调。”
“厅长,可是除了这个方法好像我们也想不出其他的解决方法了。”一个工作人员说道。
会议室内的众人又重新陷入了沉默当中,是啊,三个月的时间要想在一片荒地中建起一个宏伟的场馆,在他们这些人看来根本就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突然,会议室外响起一阵敲门声,随后只见南方的最高领导人陆绍远和一个戴着眼镜的中年人走了进来。
“少帅!”众人一见陆绍远亲自来到,全部都站起身整齐的叫道。
“各位都请坐,都不用紧张,听说你们工业部遇到了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啊。”陆绍远微笑着说道。
徐世钧一听,连忙吐苦水道:“少帅,我们南方从来没有建造过如此宏大的场馆,没有这方面的经验,而且还是要在三个月的时间内完成,这实在是太困难了。”
“而且,我们翻阅了西方国家建造如此庞大的工程的记录,就算是那些老牌工业强国制造这种类型的工厂也至少需要三年的时间,从设计、打地基、砌墙到装饰,每一步都需精雕细琢,留给我们三个月的时间实在是太短,太短了。”
陆绍远听完笑着说道:"徐厅长,既然我能定下三个月后召开世博会的目标,场馆的问题自然是有解决之道的。"
随后他示意跟随他进来的那个中年人将一份图纸发到他们桌前。这位戴着金丝眼镜的中年人微微欠身:"各位好,我是西南大学建筑系的林教授。"
当工业部的工作人员们看到图纸上那座气势恢宏的钢结构建筑时,会议室里顿时响起一片惊呼。
"这...这不可能!"工业部的一位资深建筑师猛地站起身,手指颤抖地指着图纸上跨度达200米的穹顶设计,"三个月的时间怎么可能完成这样的建筑?而且跨度这么大的钢结构建筑就算在世界上都没有先例。"
徐世钧也皱起眉头:"林教授,按照传统建筑方式,光是打地基就需要两个月,更别说要建造规模如此庞大的场馆了。"
林教授推了推眼镜,脸上露出自信的微笑:"诸位请看,这是少帅提出的全新建筑理念——全钢结构建筑。已经经过我们西南大学建筑系的师生经过实验验证,我们的实验结果表明现在南方钢铁厂生产的钢材完全符合建造这类型建筑的标准。"
他走到台上的黑板前,写出一组数据和大概过程:"而且这个场馆与传统砖石建筑不同,钢结构建筑的所有构件都可以在我们的工厂里面提前建造组装好,然后利用铁路将这些构件运到现场像搭积木一样在现场组装。根据我们的计算,采用这种方法,柳城世博馆的主体结构施工时间可以缩短到45天。"
这个话一出整个会议室里变得鸦雀无声,所有人都被这个大胆的设想震惊了。
"可是..."一位老工程师犹豫道,"西方国家的钢结构建筑也需要至少一年时间,我们真的有能力建造出这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建筑吗?"
陆绍远这时站起身,走到黑板前对着众人说道:"诸位,时代变了。我们南方现在几个炼钢厂的每月钢产量已经突破三十万吨,是五年前的十倍。而且…"他转身在黑板上重重的写下一个数字,"我们的钢材强度甚至比灯塔国的钢铁强百分之五。"
钢铁,这个曾经在东方被视为“昂贵而脆弱”的材料,如今已成为南方工业的骄傲。过去几年,陆绍远推动的炼铁技术革新终于结出硕果——南方的钢铁厂不仅能生产出质量媲美欧洲克虏伯的钢材,产量更是节节攀升。
林教授接着补充道:"更重要的是,少帅提出的模块化施工方案。我们将整个场馆划分为36个标准模块,在这个巨大的工地内可以同时容纳一万工作人员施工。而且每个模块都在工厂完成60%的加工,现场只需要最后的组装和调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