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有什么不好,让他们也开开眼界。”阿楚不服气地说。
“别忘了我们的任务,是看看能不能解开一些误会,不是来给古人科普现代知识的。”晏辰提醒道。
“知道啦,”阿楚撇撇嘴,“不过你刚才听到没,庄先生夸我了。”
“听到了,我们家阿楚最厉害了。”晏辰宠溺地揉了揉她的头发。
阿楚立刻眉开眼笑,挽住他的胳膊:“那是,也不看看是谁的女朋友。”
两人说说笑笑地往前走,却没发现,身后的庄子看着他们的背影,若有所思地对惠子说:“此二人绝非寻常旅人,其言行举止,透着一股奇异之气。”
惠子点点头:“确实,尤其是那袋子里的‘鱼饲料’,颇为古怪,或许……”
他们的声音越来越小,被风吹散在空气中。
而阿楚和晏辰,正忙着讨论下一个可能遇到的故事。
“你说我们接下来会遇到哪个故事?”阿楚好奇地问。
“不知道,”晏辰摇摇头,“不过不管遇到哪个,你都收敛点,别再乱说话了。”
“知道啦,晏辰大人。”阿楚学着古装剧里的样子,给晏辰行了个礼,逗得晏辰哈哈大笑。
两人正笑着,突然看到前面有一个人,背着一个大葫芦,边走边唱,看起来颇为逍遥。
阿楚眼睛一亮:“哎,你看那人,像不像《东郭先生与狼》里的那个……不对,《东郭先生》被排除了。”
晏辰顺着她的目光看去:“说不定是别的故事里的人物,我们过去看看。”
两人快步走上前去,想一探究竟。
走近了才发现,那人唱的歌词颇为古怪,什么“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之类的。
“这位先生,”晏辰上前拱手,“不知您这是要去往何处?”
那人停下脚步,打量了他们一番:“我乃鬼谷子门下弟子,正要去山中修行。”
阿楚和晏辰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讶。
鬼谷子?那可是传说中的人物啊。
“原来是高人,失敬失敬。”阿楚连忙说。
那人摆摆手:“谈不上高人,只是一个求道之人。”
“那您知道《薛谭学讴》的故事吗?”阿楚忍不住问,她对这个故事印象还挺深的。
那人愣了一下,随即点头:“略有耳闻,薛谭学于秦青,未尽其技而辞归,秦青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对对对,就是这个!”阿楚兴奋地说,“您知道他们现在在哪儿吗?我们想去见识一下秦青的歌声。”
那人指了指前方:“往前再走十里,有一座山,秦青就在那山中教弟子唱歌。”
“多谢先生告知!”晏辰连忙道谢。
那人笑了笑,背着葫芦继续往前走,歌声渐渐远去。
“太好了,我们快去看看!”阿楚拉着晏辰就往前跑。
晏辰一边跟着跑,一边说:“慢点,别这么激动,小心被别人当成疯子。”
“怕什么,我们本来就是‘异类’。”阿楚不以为意地说。
跑了大概半个多小时,他们果然看到一座山,山脚下有几间茅屋,隐约能听到里面传来歌声。
那歌声确实非同凡响,虽然隔着一段距离,但依然能感受到其穿透力。
“哇,果然名不虚传啊。”阿楚感叹道。
两人走到茅屋前,看到一个老者正在教几个弟子唱歌,那老者想必就是秦青了。
而在弟子中,有一个年轻人,看起来颇为骄傲,大概就是薛谭了。
他们站在门口,静静地听着。
秦青唱到动情处,果然如传说中那般,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阿楚和晏辰都听得入了迷,连大气都不敢喘。
一曲终了,秦青看向弟子们:“你们都明白了吗?唱歌不仅要讲究技巧,更要融入真情实感。”
弟子们纷纷点头,只有薛谭,脸上露出不以为然的神色。
阿楚在一旁小声对晏辰说:“你看,他这表情,肯定是又想打退堂鼓了。”
晏辰点点头:“估计用不了多久,他就要告辞了。”
果然,没过一会儿,薛谭就上前对秦青说:“师父,弟子觉得已经学到了您的精髓,想就此告辞,回家乡去。”
秦青看着他,没有生气,只是淡淡地说:“既然你觉得已经学成,那我便不拦你,只是你我师徒一场,我为你饯行。”
薛谭没想到秦青这么轻易就答应了,脸上露出一丝得意。
秦青带着薛谭来到山脚下,摆了一桌简单的酒菜。
席间,秦青端起酒杯:“薛谭,你虽未学尽我的技艺,但也颇有天赋,只是日后切记,学无止境,不可骄傲自满。”
薛谭敷衍地点点头,心里却不以为然。
秦青也不再多说,放下酒杯,站起身来,抚节悲歌。
那歌声比刚才在茅屋里更加震撼,仿佛有一股无形的力量,让周围的树木都为之震动,天上的云彩也仿佛被定格在了空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