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士们,先生们,” 新任巴黎孔院院长,一位气质儒雅的中年学者,站在由光子矩阵投射出的、缓缓旋转的龙国古籍星空图下,声音通过同声传译响彻大厅,“这里,不仅是语言的课堂,更是龙国五千年智慧与当代创造力的交汇点!我们提供钥匙,而浩瀚的龙国文明宇宙,等待诸位亲自探索!” 他身后,巨大的光幕上,正同步播放着金井村渔民海叔,用带着闽南腔的龙国语,对着镜头憨厚地笑:“欢迎来金井看光子塔!尝尝哪吒鲍鱼干!顺便……学两句咱龙国话,不吃亏!”
这极具反差和烟火气的宣传,瞬间点燃了现场气氛。
然而,并非所有角落都欢迎这“文明的钥匙”。
华盛顿特区,国会山某秘密听证会。
气氛凝重压抑。巨大的星条旗下,几位鹰派议员脸色阴沉地看着投影幕布上巴黎孔院人头攒动的画面,以及一组触目惊心的数据:
全美孔子学院数量一年内激增150%,注册学员同比暴涨400%;
龙国出版集团海外分社销售额同比激增300%,《道德经》《孙子兵法》英文版销量首次超越《圣经》部分版本;
硅谷高科技公司龙国语津贴申请率飙升,掌握流利龙国语成简历“镀金”标配…
“这是渗透!赤裸裸的文化侵蚀!” 秃顶的霍克参议员挥舞着拳头,唾沫横飞,“他们在用电影和动画麻痹我们的年轻人!用那些古老的书本灌输东方价值观!看看这个!” 他指向一张放大的照片——一个穿着超人T恤的美国小男孩,正聚精会神地在孔院活动上临摹毛笔字“龙”,“我们的孩子,正在被‘龙化’!必须立法!限制孔子学院教材!审查他们传播的书籍!”
“参议员先生,” 坐在证人席上的,是龙国驻美文化参赞,一位戴着金丝眼镜、风度翩翩的女士。她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孔子学院所有教材、典籍,均公开透明。我们传播的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善意,是‘上善若水’的智慧,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至于您担心的‘龙化’……” 她微微一笑,目光扫过霍克参议员手腕上那块价值不菲的瑞士名表,“据我所知,贵公子正在哈佛选修高级龙国语课程,目标是进入龙国‘神话纪元’影业在硅谷的分公司。这算不算一种‘反向龙化’?或者说,是全球化时代,优秀文化自然吸引力的体现?”
霍克参议员的脸瞬间涨成猪肝色,张着嘴却发不出声音。旁听席传来压抑的嗤笑声。
消息传回国内,西山指挥中心。
秦老看着大屏幕上霍克参议员吃瘪的特写,以及巴黎孔院爆满的盛况,脸上并无太多波澜。他指尖拂过悬浮星图上那些代表全球孔子学院和龙国书店的金色光点,它们正如同燎原的星火,在五大洲的版图上顽强地燃烧、蔓延。
“书声破壁,润物无声。” 秦老的声音沉缓,带着一种洞悉历史潮流的深邃,“这比千万票房,更能丈量‘龙鳞’的厚度与韧性。”
他转向身旁的文化部长:“典籍出海,不能只靠老祖宗的遗产。告诉出版社,组织最顶尖的译注团队,用最精良的装帧,把《大禹治水》的剧本、《淬火成钢:龙国影视涅盘之路》的纪实文学、《灵韵:从神话到科技》的技术解析……这些新时代的‘龙国故事’,也漂洋过海送出去!让世界看看,龙国的‘旧魂’,是如何在‘新火’中淬炼重生的!”
“是!” 文化部长肃然应命。
金井村,光子塔成了全球“龙语热”的圣地。
海叔的摊位旁,新立了一块醒目的电子屏,滚动播放着常用龙国语教学短视频,主播正是他的儿子阿强——穿着巡海夜叉T恤,用带闽南口音的普通话教老外:“吃鲍鱼,要说‘好鲜’(hǎo xiān)!说‘好吃’(hǎo chī)不够地道!” 一群金发碧眼的游客围着摊位,笨拙地跟着学舌,买鲍鱼干时努力蹦出“好鲜”,引来善意的哄笑和“咔嚓”不断的相机声。
塔下的“龙国书屋”窗明几净。这里不再只有传统典籍,书架显着位置摆放着:
精装画册《光影铸魂:<大禹治水>淬炼全纪录》,吴刚伤痕累累的特写震撼人心;
《悟空传:从水墨到灵韵》艺术设定集,扫描后猴王的毛发仿佛在指尖拂动;
甚至还有《金井村神话:一个渔村的全球化之旅》乡土纪实,海叔和九叔公成了书里的“明星”。
王招娣和赵铁军的小家。桌上摊着夜校的龙国语教材和笔记本。赵铁军挠着头,对着一个拼音皱眉:“白薇……这名字真好听,是林工媳妇儿吧?” 王招娣白他一眼:“好好学你的!等咱以后有了娃,也得送去孔院学正音!可不能像你,一口苞米茬子味龙国语!” 她拿起印着哪吒汽水广告的玻璃瓶,指着上面的字:“看!‘风火轮’!咱娃以后要踩着真风火轮,去外头念书!”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