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透过西山基地医疗室的窗帘洒进来时,林阳已经醒了。他轻轻活动着手腕,感受着体内逐渐恢复的力量。脑海中,系统界面清晰可见:
【超时空交易系统】
【今日交易次数:1/1】
【物品搜索次数:3/3】
【影响力:0.2%】
门外传来脚步声,苏白薇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小米粥推门而入。
"你醒得真早。"她将粥放在床头柜上,"秦老昨晚走时特意交代,让你多休息几天。"
林阳摇摇头,掀开被子下床:"没时间休息了。系统每天都有交易机会,浪费一天就少一次改变国家的机会。"
苏白薇欲言又止,最终只是叹了口气:"至少先把粥喝了。秦老安排十点开会,讨论'星火计划'的具体实施方案。"
林阳三两口喝完粥,拿起床头的军绿色外套:"走,我们先去仓库看看昨天交易的机床部件。"
西山基地地下三层,代号"星火"的特别仓库内,十几位白发苍苍的老专家正围着那些来自1985年苏联的机床部件,如同朝圣般小心翼翼地检测着每一个零件。
"不可思议...这齿轮的加工精度..."一位戴着厚镜片的老工程师声音颤抖,"我们最先进的机床也达不到这种水平。"
林阳和苏白薇悄悄走进仓库,听到军工专家赵老正在激动地说:"——就这一批部件,至少能让我们的导弹精度提高10-30%!如果能逆向研究出加工工艺..."
"赵老。"林阳轻声打招呼。
赵老猛地转身,三步并作两步走过来,一把抓住林阳的手:"小林同志!你来得正好!这批部件太关键了!"老人激动得语无伦次,"我们连夜检测,发现它们完全符合设计要求,而且...而且..."
"而且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先进。"孙老接过话头,手里拿着一份检测报告,"特别是这个主轴部件,采用了我们从未见过的合金材料和热处理工艺。"
林阳点点头,转向角落里一个沉默的中年人:"李工,您觉得呢?"
李卫国,一机部最顶尖的机床专家,此刻正蹲在一个零件前发呆。听到林阳叫他,才如梦初醒般抬起头:"林同志,这不是单纯的设备问题...这是整个工业体系的差距。"他指着零件上一个几乎不可见的标记,"看这个厂标,是苏联明斯克机床厂的。但据我所知,他们现在的产品远没有这种精度..."
林阳和苏白薇交换了一个眼神。这正是他们担心的——即使通过系统获得先进设备,国内的基础工业水平也无法支撑其维护和复制。
"十点开会讨论这个问题。"林阳拍拍李卫国的肩膀,"我们需要制定一个全面的工业提升计划。"
西山会议室里烟雾缭绕,二十几位来自各部委的负责人和专家已经争论了一个多小时。林阳坐在秦老身边,默默记录着每个人的发言要点。
"当务之急是解决军工生产的瓶颈!"国防科委的周主任拍着桌子,"有了这批机床部件,我们的某型导弹可以提前三年定型!"
"不行!"计委的马副主任立即反对,"应该优先发展民用工业。老百姓的自行车、缝纫机、手表都供不应求,轻工业产品能换外汇!"
"两位说的都有道理。"一机部的王部长试图调和,"但问题是,我们现有的工业基础太薄弱。就算小林同志能换来先进设备,我们的工人不会操作,工厂没有配套能力,原材料达不到标准..."
会议室里安静下来,所有人都看向林阳。
秦老敲了敲桌子:"小林,说说你的想法。"
林阳站起身,走到墙上的全国工业分布图前:"各位领导,我认为我们应该从三个层面同时推进。"
他拿起教鞭,指向地图:"第一,基础工业。钢铁、化工、电力,这些是工业的根基。我们需要通过交易获取关键技术和设备,比如氧气顶吹转炉技术、大型合成氨设备。"
教鞭移到沿海地区:"第二,装备制造业。机床、发动机、轴承,这些是工业的'工作母机',昨天交易的机床部件只是一个开始。"
最后,教鞭划过几个重点城市:"第三,人才培养。再好的设备也需要人来操作和维护。我建议立即选拔优秀工人和技术员,组建'突击学习班'。"
会议室里响起一片赞同声。秦老满意地点点头:"说得好。我提议成立'星火计划'领导小组,由我任组长,小林同志任总顾问,负责统筹交易事宜。"
"我有个问题。"一直沉默的苏白薇突然开口,"每次交易都会消耗林阳的精神力。昨天他昏迷了十八个小时。如果频繁交易..."
她的话让热烈的气氛骤然冷却。所有人都看向林阳苍白的脸色。
"这是个实际问题。"秦老沉思片刻,"我建议,每周最多进行三次交易,每次间隔至少24小时,并且必须有医疗团队全程监护。"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