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知浮屠立教之初烦陀王率先舍国入
山修行又能坚志不破戒律宜其终闻大
道而证佛果也魏明帝制老君化胡经赞
云混元未始老君爲先长於太初冥昧之
前无师无祖诞生自然渝眞散朴乃微乃
玄仰而攀之耀乎霄乾俯而察之深乎渊
源敷二仪以布化烛三光以列天其性无
欲纯粹精也体虚抱素妙难明也挠之不
浊澄之不清幽之不昧显之不荣谁谓天
高悬象可标谁谓地厚重泉可洮然道也
标之不高洮之不浚物受其形莫监其源
人禀其中莫识其全美哉乎道爲万物之
宗天地之始吾欲书之非笔可纪吾欲体
之无形可拟又曰深愍後世托下於陈爲
周柱史经九百年无极之际言归崑仑化
被胡域次授罽賔後及天竺於是遂迁文
垂後世永乎不泯
老君化胡已即昇天至穆王四年甲申降游
东海至扶桑会大帝校集诸仙品位高下复
分身降于西海王苏邻国号长生甘露无上
医王大光明使度化人天神鬼凡教法所未
暨处皆令得度俄复登天
穆王少好神仙之道感西王母降甘吕又获
八骏之马王乗之命奔戎爲右造父爲御导
车涉弱水鱼鼈鼍 爲梁遂登春山觞王母
於瑶池之上而归在位五十四年寿一百四
岁时尹喜旣适流沙其草楼在终南之阴王
追慕灵迹命驾诸马爲修观建祠延杜外等
七人爲道土以奉同事冲字玄逸闲居幽室
吟咏道德常摄护炁液吐纳光华经二十余
载忽展眞人降其靖室将侍者二人捧碧玉
函立於左右冲拜手求哀蒙授以九华丹经
一函谓冲曰老君与文始先生於东海八渟
山召大帝校集群仙天下山川洞室仙人无
远弗至时有地司保举子勤劳老君勑我付
汝仙方也冲依法令服身生玉光五脏充实
仅容气息又感眞人李君授以太上素灵洞
玄大有妙经冲复修之甚得其验遂解胞释
结保命凝眞领摄群神洞观衆妙祛策虎豹
役使百灵通达冥显莫测其涯年百余岁穆
王十九年己亥老君遣上清元君下迎授书
爲太极眞人任王屋山仙王
文始先生之徒茅轨字公度少学天文兼通
谶纬文始授以道经丹诀凡百余篇皆蒙口
诀文始先生登眞之後即与隐士杜冲等同
於楼观修习时年二十有八絶粒行气修炼
神丹道成上昇老君赐任太和眞人命下统
仙僚於杜阳宫轨时出游带神丹历天下济
度有縁之人或炼金银以赈会穷或行丹乐
以救危厄求哀之人咸得其福利焉
李脱学长生之道穆王时来居蜀金堂山龙
桥峰下合九华丹丹成夫游五岳十洞二百
余年於海上遇飞阳君授水玉之道还归此
山炼药成又夫数百年或隐或显游於市朝
後复回龙桥峰下炼金鼎还丹丹成已八百
岁矣蜀人历代见之因号曰李八百凡三於
此山学道故世人号此山爲三学山脱妹名
眞多随兄修道居绵竹中老君与玄古三师
降授以飞昇之道先於八百白日昇天故其
山号眞多化即古浮山治也
厉王二十一年甲辰洛阳人宋伦栖止楼观
抱一冲和不交人事日诵道德二篇数徧服
黄精白术积二十余年一日老君降其居仙
童六人辅眞执籙伦匍匐乞哀乃告伦曰吾
有中景之道通眞之经生乎三元之始出乎
九玄之庭五德合庆六气凝精负眞保遐长
生回龄子能修之立致云軿出有入无彻幽
洞明三光并照二炁齐灵变化适意飞昇上
清今以授汝伦拜受教乃开寳藴出灵飞六
甲素奏丹符以付於伦伦修之乃自然通感
常有童子六人更迎侍之洞视万里察物如
神能望岩伸步凌波涉险不用津路或化爲
□鹿或化爲鸠鸽翱翔原陆试人之心年九
十余以景王时授书爲太清眞人下司中岳
神仙之録焉
彭宗年二十学道师事杜冲受道德五千言
行雌一之道能三日三夜通爲一息能一气
诵道德经两徧厉王时年一百五十岁老君
召爲太清眞人
宣王时冯长任柱下史年四十休官入道常
诵道德经居终南山老君遣眞人彭宗驾白
虎降其室授以太上隐书至平王时昇仙爲
西岳眞人
宣王四十三年老君过渭川王迎谒之老君
曰岁星北入于燕周其衰矣後二年幽王立
今汧渭之侧有伯/阳川是其处也是时郊野采薪者行歌曰
巾金巾入天门呼长精翕玄泉鸣天鼓养泥
丸时人莫能识老君曰此活国中人其语秘
矣斯乃修习无上至眞之道也
幽王二年西周地动泾渭洛三川皆震老君
曰周将亡矣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失其
序民乱之也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
於是其地震今三川实震是阳失其所而塡
阴也阳失而在阴原必塞原塞国必亡矣夫
水土演而民用也土无所演民乏财周不亡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