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自然之理也袭明者圣人密用其常道
而能明悟任物也
颍滨苏辙曰彼方执筭以计设关以闭持
绳以结其力之所及者少矣圣人之於人
非特容之又善救之我不弃人而人安得
不我归乎救人於危难之中非救之大者
也方其流转生死爲物所蔽而推吾至明
以与之使暗者皆明如灯相传相袭而不
絶则可谓善救人矣
叶梦得曰常之爲言无时而不然也救之
爲言迫而後应之不迫则不强施也
清源子刘骥曰非特圣人有是心也人物
皆有之方其以伪丧眞以物易性则固有
之眞性暗而不明郁而不发圣人常善救
之而无弃使之归根复命收视返听室虚
而纯白生宇定而天光发如灯之明相传
袭而不絶故是谓袭明
黄茂材曰凡此皆人身中物修之而至爲
之而成经曰恍兮惚其中有物人谁不具
此物迷而不知尔圣人善救之无弃人亦
无弃物使之自明而已故谓袭明
故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
御注曰资以言其利有不善也然後知善
之爲利
碧虚子陈景元曰故立天子置三公此将
以教不善之人也故曰善人不善人之师
设有不善之人善人亦资取役使以渐化
导之经曰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
得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得信
此以德化摄伏不善人爲资给役用也
达眞子曰善人者得此五善之人也不善
人者失此五善之人也得此五善之人可
以救其不善故善人不善人之师也失此
五善之人故善人取以爲戒故不善人善
人之资也然则不善人因其善人之袭己
则得其师善人因其不善人之袭己则得
其资是皆因袭而明也
清源子刘骥曰善人者因其善而师之故
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因其不善而改之
故善人之资
林东曰善人爲善可师也见不善而不爲
之是可资也
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爲要妙
御注曰天下皆知善之爲善斯不善已善
与不善彼是两忘无容心焉则何贵爱之
有此圣人所以大同於物道之要妙不睹
衆善无所用智七圣皆迷无所问途义协
于此
碧虚子陈景元曰夫圣人虽游心於自得
之场不可不立其师资也虽立师资复恐
贵尚其师怜爱其资泥於陈迹不至远达
故再举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者夫人虽因
师之发蒙寻其至理岀自天性是曰独化
故伯乐不能驭驽骀爲骐骝良匠不能伐
樗栎爲栋梁将使人忘其企慕然後可造
至道之极故列子之师老商友伯高而得
风仙既而曰不知夫子之爲我师若人之
爲我友不知风乘我耶我乘风耶内外尽
矣此眞忘其师资者也圣人虽知小夫执
滞言教必以此言大爲迷谬然而垂训上
士使彼我俱忘乃至言要妙之道也
颍滨苏辙曰圣人无心於教故不爱其资
天下无心於学故不贵其师圣人非特吾
忘天下亦使天下忘我又曰圣人之妙虽
智者有所不谕也
达眞子曰苟不贵其师则不善者不知修
不爱其资则已善者不知戒若是则虽有
智者亦入於大迷矣况其不智乎然能以
是推之则得其道之要妙也
黄茂材曰以善爲师以不善爲资贵其师
犹爲人情所同爱其资是何心哉至人淡
然无所贵爱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
之虽有智者於此大迷是谓要妙
知其雄章第二十八
知其雄守其雌爲天下谿爲天下谿常德不
离复归於婴儿知其白守其黑爲天下式爲
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於无极知其荣守其
辱爲天下谷爲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於朴
御注曰雄以刚胜物雌柔静而已圣人之
智知所以胜物矣而自处于柔静万物皆
往资焉而不匮故爲天下谿谿下而流水
所赴焉盖不用壮而持之以谦则德与性
常合而不离是谓全德故曰常德不离复
归於婴儿气和而不暴性醇而未散婴儿
也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白以
况德之着黑以况道之复圣人自昭明德
而默与道会无有一疵天下是则是效乐
推而不厌故爲天下式正而不妄信如四
时无或差忒若是者难终难穷未始有极
也故曰常德不忒复归於无极书於洪范
言王道曰归其有极老氏言爲天下式者
复归於无极极中也有极者德之见于事
以中爲至无极者德之复于道不可致也
爲天下谷谷虚而能受应而不藏德至於
此则至矣尽矣不可以有加矣故曰常德
乃足朴者道之常体复归於朴乃能备道
夫孤寡不谷而王公自以爲称故抱朴而
天下賔
碧虚子陈景元曰雄尊显也强梁也先也
雌卑微也柔弱也退也夫有道之士知己
之尊显出人之先纵之则强梁生而祸患
至矣乃处身卑微守其柔弱谦退下位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