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天下平而无事後世爲之符玺以信之
则并与符玺以窃之
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南华经曰後世圣人若智不死大盗不止
爲之仁义以矫之则并与仁义而窃之
是谓微明
通玄经微明篇曰道可以阴可以阳可以
幽可以明约而能张幽而能明含阴吐阳
而章三光先敬小微然後大明
柔弱胜刚强
通玄经曰道可以弱可以强可以柔可以
刚柔而能刚弱而能强始於柔弱成於刚
强积柔成刚积弱成强
鱼不可脱於渊
南华经曰夫函车之兽介而离山则不免
网罟之患吞舟之鱼砀而失水则蝼蚁苦
之故禽兽不厌高鱼鼈不厌深若泉乾涸
鱼相处於陆地相呴以湿相濡以沬不能
救涸不如相忘於江湖鱼相造乎水相造
乎水者穿池而养给故曰鱼不可脱於渊
国之利器
南华经曰後世圣人者天下之利器也非
所以明天下之圣智生盗窃也若窃仁义
并斗斛权衡符玺珠玉之利者虽有轩冕
之赏弗能劝斧钺之威弗能禁此重利盗
贼而使不可禁者是乃後世圣人利器教
民之过也圣人不厌朴不如相忘於道术
人相造乎道相造乎道者无事而生定故
曰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不可以示人
南华经曰絶圣弃智大盗乃止擿玉毁珠
小盗不起焚符破玺而民朴鄙掊斗折衡
而民不争不可以示人
道常无爲章第三十七此章南华经/言夫一道无
爲覆载万物者也洋洋乎大哉是故/君子不可以不刳心无爲於道焉无
爲爲之之谓大无爲言之之谓德大/德而已矣古者无爲自化天下大治
也
道常无爲
通玄经曰无爲者道之常也
而无不爲
通玄经曰大道无爲万物自生而无不爲
侯王若能守
南华经曰君子临莅天下莫若无爲也无
爲也而後安其性命之情
万物将自化
南华经鸿蒙谓云将曰汝徒处无爲而物
自化
化而欲作
通玄经曰民欲作动者信令殊也不诚心
於道令勤於上不应於下
吾将鎭之以无名之朴
通玄经曰古之圣人以道鎭之在上无爲
民化如神
无名之朴亦将不欲
南华经曰万物殊理道不私故无名无名
故无爲上无爲也下亦无爲也
不欲以静
通玄经曰古之善爲君者无爲也无爲者
守静也守静能爲天下王
天下将自正
通玄经曰上反清静物将自正
上德不德章第三十八此章南华经/智北游篇言
上古圣人行不言之教无爲而天下/治故三皇道不可致五帝德不可至
三王仁可爲也商周义可亏也五霸/礼相僞也七国兵相乱也故曰失道
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义失/义而後礼失礼而後兵夫礼者五常
之末道之华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通玄经上德篇曰高莫高於天也天道无
爲尊高圣人法之天下定矣天道上德也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通玄经曰下莫下於地也人道有爲卑下
君子体之天下乱矣人道下德也下德不
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爲而无以爲
通玄经上仁篇曰上古三皇上德无爲者
天下归之
下德爲之而有以爲
通玄经曰後世五帝下德有爲者四海归
之
上仁爲之而无以爲
通玄经曰三皇上仁者海内归之
上义爲之而有以爲
通玄经曰商周上义者一国归之
上礼爲之而莫之应
通玄经曰五霸上礼者一乡归之
则攘臂而仍之
通玄经曰七国无此道德仁义礼五者民
不归也不归用兵则攘臂而仍之天下大
乱
故失道而後德
南华经曰五帝失道而後用德德不可至
也
失德而後仁
南华经曰三王失德而後用仁仁可爲者
也
失仁而後义
南华经曰商周失仁而後用义义可亏也
失义而後礼
南华经曰五霸失义而後用礼礼相僞也
夫礼者
通玄经曰末世爲礼者浅行之谓之仁义
薄行之谓之礼智浅行之则薄得福夫礼
者实之文也南华经曰圣人行不言之教
道不可致德不可至仁可爲也义可亏也
礼相僞也夫礼者道之华也
忠信之薄
通玄经曰末世修仁义则正一国修礼乐
则正一乡德薄者小
而乱之首
通玄经曰五霸用礼爲兵主爲乱首南华
经曰夫礼者而乱之首也
前识者
通玄经曰古之爲道者深行之谓之道德
浅行之则厚得福尽行之天下服
道之华
通玄经曰古者修道德则正天下德厚者
大也
而愚之始
通玄经曰五帝用德道先称古虽愚而德
有余南华经曰古者至德之世其行徐徐
其觉于于
是以大丈夫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