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襄寇才质集
有物混成章第二十五此章冲虚经/天瑞篇言道
无形埒变而爲一气一气九变而成/混沌混沌者天地形变之始也故有
物混成阴阳开辟先天地生轻清者/上爲天重浊者下爲地道生天地也
有物混成
通玄经道原篇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之
谓也
先天地生
南华经曰夫道无形生天生地先天地生
者也
寂兮寥兮
通玄经曰惟道无形窈窈冥冥寂寥淡漠
不闻其声
独立而不改
通玄经曰阴阳道者独自一立而生万物
自古及今未尝变易
周行而不殆
通玄经曰天运地四时爲纪纲刚柔相
成万物乃生
可以爲天下母
南华经曰道之所在无乎不可通玄经曰
以天爲父以地爲母天地者万物之父母
也
吾不知其名
通玄经曰吾强爲之名字之曰道
字之曰道
洞灵经曰道者自然之妙用孝者人道之
至德夫道包运天地发育万物曲成形类
布置性寿其功至实而不爲物府不爲事
官无爲功尸扪求视听莫得而有字之曰
道
强爲之名曰大
通玄经精诚篇曰道本无声圣人强爲之
名以一大爲称
大曰逝
南华经曰夫道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
逝曰远远曰返
冲虚经曰夫道远自太古返至今日年数
故不可纪天长地乆不可穷也
故道大
通玄经曰大道阴阳者气之大者也位居
天外至高无上至深无下包裹天地而无
表里空洞覆载周无所硋
天大
通玄经曰天之有象者形之大者也
地大
通玄经曰地之有形者形之大者也
王亦大
南华经曰莫大於帝王帝王之德配天地
域中有四大
南华经曰又何知天地之足以穷四大之
域
而王居其一焉
通玄经曰天明日明能照四方君明臣明
域中乃安
王法地
南华经曰莫富於地春气发而百草生正
得秋而万寳成
地法天
南华经曰莫神於天通玄经曰地承天万
物形
天法道
通玄经曰夫道至神斡旋天运南华经曰
夫道无形覆载天地而不爲巧
道法自然
通玄经曰道者自然之妙也南华经曰夫
道无形自本自根自然之本也
重爲轻根章第二十六此章通玄经/言末世天子
公侯而志骄而以自要尊贵即万乗/之势不足以爲快天下之富不足
以爲乐爲而自轻躁而多/欲轻躁失本亡天下也
重爲轻根
通玄经曰上古圣人无爲而化者持重而
不轻也持重以制轻天下皆宁
静爲躁君
通玄经曰上古圣人清静之德者闲静而
不躁也处静以持躁天下皆安君根本也
是以君子终曰行
南华经曰以礼爲行以乐爲和薰然慈仁
谓之君子君子所以治国贤人未尝过而
问劳佚焉
不离辎重
南华经曰君子爲政岂敢轻乎
虽有荣观
通玄经曰君子之道静以修身
燕处超然
通玄经曰君子之道静则下不扰下不扰
则民不乱
奈何万乗之主
通玄经曰万乗之势以万物爲功名权任
至重不可自轻
而以身轻天下
通玄经曰万乗之势自轻则功名不成
轻则失臣
通玄经文子问治国之本老子曰本在於
治身未尝闻身治而国乱身乱而国治者
也若爲而自轻则失君本
躁则失君
通玄经曰即万乗之势不足以爲快天下
之富不足以爲乐躁而多欲纵欲失本
善行章第二十七此章南华经言帝/王之德配天地之
无爲此乗天地之道驰万物之自治/而用人群无爲之道也道德之本在
於上立要在於一人无爲而天下治/常爲五善无爲之要以救人物天下
皆善是谓要妙/五善救民也
善行无辙迹
通玄经曰古者圣人无爲教不下堂而化
行四海不行而自治行而无迹也
善言无瑕谪
通玄经曰後世待言而使命其於爲治难
矣古者不言之命古圣人所以爲师无一
言而大动天下其惟心行无爲也不言而
自往事而无传
善计不用筹筭
通玄经曰王通於一而万事毕圣人无爲
无智虑也不谋而自当不虑而自得
善闭无关键而不可开
通玄经曰古者圣王在上明好恶以示人
刑措而不用不令而自禁
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通玄经曰古者圣人不施法令风俗移易
其唯心行道也不行而自制南华经曰古
者约束不以绳索後世待绳约而固者是
?其德也
是以圣人
通玄经曰上古圣人无爲明照天下执道
之要秉要以救衆
常善救人故无弃人
通玄经曰天下之事不可爲也因其自然
而推之故人无弃人洞灵经曰救弊贵於
省事
常善救物故无弃物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