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其锐知止敛神解其纷不随世变和其光退藏宥密同其尘混心於物湛兮似若
存存神於无
又曰人不知道立於无是以锐而求之纷而求之愈求而愈
失其去道也远是以圣人锐则挫之纷则解之道备於躬光
辉自应远耀而又不欲过於表着以凌物用是和其光焉以
同其尘夫尘不解者也乌乎同之然不同则又矫异矣伯夷
之淸非至道也湛卽湛寂淸静之谓惟湛寂则道无弗存矣
似亦谦辞
吾不知谁之子一元旡上象帝之先超踪造化惟道独尊
又曰大道若此其果谁之子乎曰象帝之先夫帝已先矣又
曰象帝之先则是先而又先卽上所谓玄之又玄是也
虚用章第五
天地不仁无心施化以万物爲刍狗任其自然圣人不仁法天无爲以百姓爲
刍狗顺帝之则
正阳帝君注曰不仁非谓天地圣人之不仁也言天地无心
成化万物皆沐其仁而天地究未尝有心仁之刍狗祭物束
草以作牺牲祀则奉之过则弃之言无所系恋也天地之仁
万物亦若是焉而已矣圣人之於百姓也亦然
天地之间塞乎两间优优品类其犹槖龠乎空洞虚中太和充溢虚而不屈中通外直动
而愈出应变无穷
又曰槖龠不动则寂有感皆通天地之化如之盖惟虚其中
而不屈是以动而愈出耳
多言数穷希言飬气不如守中允执厥中
又曰多言者卽烦称博引之谓与其多言而不适於道何如
守中之爲贵乎中卽允执厥中之中尧舜禹汤文王周公孔
子皆根是以御世太上之言乃范围曲成不过不遗之道而
後世乃以老氏别之不亦谬哉
成象章第六
谷神不死虚灵不昧是谓玄牝一阴一阳
正阳帝君注曰谷空其中可谓虚矣而犹有形之可见不得
谓之神也惟道旣丽於虚而形迹胥冺此所以谓之神其曰
不死者死者生之返物反而归则曰死若道未见有生则亦
安见有死故曰谷神不死牝以生物得名曰玄牝者生物而
不见其生之之迹是牝而实玄矣
玄牝之门念头起处是谓天地根呼接天根吸接地基
又曰玄虽丽於无而实阳神之所宅也牝似丽於有而卽阴
神之所主也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然则玄牝之门非卽天
地之所托始乎且阴阳无形无象而静阖动辟正无非阴阳
也门司阖辟故以是况之
绵绵若存川流不息用之不勤虚间无用
又曰绵绵者微而不絶之谓玄牝虽至微妙而端绪恰自络
绎不絶曰若存者不见其存而实有存者在勤训穷此其所
以用之而无终穷也
韬光章第七
天长地久万古长春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阴阳变通以其不自生本无生灭
故能长生不迁不变是以圣人後其身而身先自强不息外其身而身存
成物成巳非以其无私耶天地同根故能成其私万物同体
正阳帝君注曰混沌凿而两仪奠何代不有天地何时不有
天地亦何人何物不共戴此天地长莫长於此久莫久於此
所以谓之天长地久而要之天地之所以能长久者以其生
物而无生之之心不自生不自以爲生也故能长生万物圣
人本是以法天地不自有其身而後之不自爱其身而外之
凡所先者皆人之事所自内者皆人之图乃被其泽者无弗
归之是不先身而身自先矣外其身而身存矣要其所以致
此者非以其无自私也耶夫惟无私故能成其私其私卽家
齐国治天下平之谓王者以此爲私非无自私安克以成其
私哉
易性章第八
上善若水性犹水也水善利万物而不争随方逐圆不爲物忤处众人之所恶
以柔处卑居之静夀故几於道动微吉先其庶几乎
正阳帝君注曰道生德德生善善自德生故曰上善其曰若
水者天一生水德运而爲善犹气运而爲水也斯二者皆从
无以趋於有是之取譬水利万物而不与万物争功处众人
之所恶者恶训忽言众被其泽而忽而不知其泽此水之所
以几於道也而圣人之上善如之
居善地利物无泽心善渊容物有养与善仁生物不盈言善信应物勿爽政善治化物
淸平事善能成物曲直动善时顺物节度
又曰居善地者言水自高趋下必有归宿是也非善地而何
心善渊者其源不穷其流不竭也非善渊而何与善仁者恩
波广沛放之皆凖是也非善仁而何言善信者导则流塞则
止也非善信而何政善治者优渥田畴滋润枯槁是也非善
政而何事善能者可大可小可短可长是也非善能而何动
善时者冬则坚凝春则泮释是也非善时而何而上善与之
同焉此节俱是双关语虽祗言水而言上善在其中
夫惟不争卑以自牧故无尤有善无咎
又曰此二语亦承上就水言水言水之所以备诸善者以其
利万物而不争故也夫惟不争故人皆不得而尤之矣不知
上善者曷弗取鉴於水哉
运夷章第九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天道亏盈而益谦揣而锐之不可长保地道变盈而流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