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日报》是他们在1969年创办的,也正是从那时候起,他们彻底放弃了凤楼生意,全心投入媒体行业。
到了1972年,《东方日报》的日销量就已经突破五十万份。
五十万份听起来不算夸张,但在这个城市里,已经相当惊人了。
要知道,整个港岛人口两千多万,每天所有报纸加起来的总销量也就三百来万份。
报纸售价目前是一块二港纸一张。
一天卖出五十万份,收入就有六十万港纸。
除去分销和人工成本,利润大概能有百分之三十五左右。
也就是每天净赚二十多万港纸。
一年下来,利润差不多有七千多万。
这还只是报纸这一块的收益,再加上旗下其他的刊物。
虽然杂志的发行量比不过报纸,但单价更高,每年也能稳定入账两三千万。
更别提还有其他方面的产业。
综合来看,马家兄弟一年净收入破亿完全是常态。
要是将来东方报业上市,身价几十亿也只是一夜之间的事。
相比起卖粉的营生,这种赚钱方式简直不要太轻松。
也难怪他们愿意舍弃凤楼生意,专心经营报业。
而且不止合法体面,收入也远胜从前。
东方日报之所以能迅速扩张,除了他们的背景之外,也因为拥有特殊资源。
不管是黑白两道,只要不是太过火,很少有人会为了新闻报道跟他们翻脸。
至于港府方面,也不可能随便查封一家报社,那样引起的舆论反弹太大。
而这样的优势,苏天义同样也有。
他虽然对媒体行业了解不多,但没关系,有乐慧贞在,她懂就行。
他女人办的报纸,哪个组织敢来惹事?
“能行吗?”
乐慧贞眼神立刻亮了起来,看向苏天义。
乐慧贞和一般的女人不一样,如果有机会,她真的很想成为一个事业型女性。
“当然可以。”
苏天义点头说道:“只要你愿意做,我在后面给你撑腰,你想报道什么都可以,没人敢来找麻烦。”
苏天义脸上带着十足的信心。
他马家兄弟过去在道上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现在他自己更是红得发紫。
谁会为了这种事得罪他?
“阿义,谢谢你。”
乐慧贞一脸感动地看着苏天义。
说着,她缓缓地向苏天义靠了过去。
“哎哟,你们俩怎么搞的,这大白天的……”
半个小时后,李欣欣一进门,看到沙发上的情形,有些不屑地说道。
“你少说吧,你和阿义以前在沙发上也不安分呢……”
乐慧贞白了她一眼。
她自己以前疯起来,可不比别人差。
听到乐慧贞这么说,李欣欣顿时说不出话来了。
她哪有乐慧贞那么大胆开放。
“欣欣,过来。”
苏天义朝李欣欣招手。
李欣欣听话地走了过来,坐在苏天义身边。
“刚才我和阿贞商量了一下,打算让她办一份报纸,你觉得怎么样?”
苏天义看着李欣欣开口问道。
“报纸?”
李欣欣愣了一下,随即说道:“那当然好啊。”
“不过,现在报业竞争很激烈,从哪儿开始比较好呢?”
确实如此,如今港岛大大小小的报纸,已经有上百份之多。
行业竞争异常激烈。
“你怎么看?”
苏天义转头看向阿贞。
“我是这么考虑的。”
乐慧贞一边说,一边站起身来,“我们先从娱乐报做起。
现在港岛居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对明星的关注度也越来越大……”
随着她的话,思路也越来越清晰。
不愧是做过记者的人,眼光独到,反应敏捷。
按照她的设想,先以娱乐报纸打开市场,打响品牌。
港岛娱乐圈背后,不少影视公司其实都和社团有关联,因为这是最理想的洗钱渠道之一。
许多电影公司其实就是社团开设的。
一般的报纸不敢随便报道这些艺人,怕的就是被社团报复——毕竟他们也是靠这些明星赚钱的。
而乐慧贞则完全不用担心这些。
她有苏天义这座大靠山,谁敢说什么?
当然,前提是别触碰到他们的核心利益,不然事情就不好说了。
“等我们的娱乐报纸站稳脚跟之后,再拓展到日报、财经报这些领域。”
乐慧贞一脸志在必得的模样,描绘着自己心中的蓝图。
“别忘了,还有赛马资讯。”
苏天义望着乐慧贞说道,“买马可是港岛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要是能出一份专业的赛马情报刊物,肯定大受欢迎。”
“对,还有赛马情报。”
要不是现在赛狗已经不太热门了,否则早几年光靠狗报就能赚得盆满钵满。
《东方日报》是怎么起家的?不就是靠着狗经打开市场的,借此打响名号,然后迅速崛起。
像《星岛日报》、《明报》这类报纸,在销量上根本拼不过《东方日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