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乌初升,那一轮红日如同一颗炽热的火球,将万道霞光毫无保留地倾洒而下,整个文曲广场瞬间被照得一片辉煌。
少了镇北侯萧长风昨日那般无理取闹的扰乱,场内的考生们纷纷摩拳擦掌,一个个满怀期待地将目光投向主考官。
主考官手里紧握着复试考生名册,面色却有些难看。
他微微俯身,凑近方孝存,低声说道:“方老,还有一名考生至今尚未到场。”
“此为何人,竟敢迟迟不入考场,难道是想主动被取消参赛资格不成?”
方孝孺的话语中已然带上了明显的怒气。
说罢,他直接从主考官手中拿过报名册,目光急切地一路看下去。
“强者,总是最后才会登场的。”
就在此时,一个高傲且自负的声音,在考场之中悠悠响起。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萧天赐在一众侍女的簇拥下,正缓缓走来。
今日的他身着一袭月白锦袍,那锦袍的面料宛如月光般柔和,随着他的步伐轻轻飘动。
腰间挂着一块晶莹剔透的君子玉,在阳光的照耀下折射出温润的光泽,一看就非凡品。
头戴玉冠,衬得他面容愈发俊朗,只是那眼神中透着一股与生俱来的高傲,根本没把众人放在眼里。
他迈着不紧不慢的步伐,负手而立,以一种俯瞰全场的姿态,嘴角勾起一抹不屑的微笑。
他甚至完全无视正在监考的方孝存,眼睛死死地盯着萧凌云,仿佛眼中只有这个对手。
“萧凌云,你真以为有了伴生儒器就能胜过我了?”萧天赐冷笑一声,语气中满是轻蔑,“不过是我不屑参与的初试魁首,还真让你得意起来了。”
“凭我萧天赐的儒道修为,捏死你就如同捏死一只微不足道的蚂蚁。”
说罢,他周身气息微微一震,一股强大的修身境儒道修为,毫无保留地展露无遗。
“天啊,小侯爷儒道修为竟然也是修身境,果然气度不凡!”
“听说他自幼天赋异禀,文道武道皆为绝顶。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镇北侯府果真是虎父无犬子,小侯爷此次复试,必定能拔得头筹!”
“我等能与小侯爷同台比试,也算是与有荣焉啊!”
……
周围的考生们见状,纷纷出言恭维,脸上无一例外地带着谄媚的笑容,试图讨好这位身份尊贵的小侯爷。
萧天赐仅仅矜持的微微颔首,对众人的夸赞似乎早已习以为常。
他目光扫过众人,随后望向高处监考的方孝存,不紧不慢地说道:“方大儒,本世子昨夜苦读诗书,沉浸其中,误了些许时辰。如今既然本世子已到了,那就请宣布复试开始吧!”
一众围观的百姓听闻,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还纷纷出声夸赞。
“想不到小侯爷不仅武道冠绝同代,就连儒道也如此刻苦,真是位盖世天骄啊!”
“如此说来,小侯爷迟到些许,也是情有可原啊!”
方孝存心中虽对萧天赐的傲慢颇为不满,但奈何其身份超然,即使故意姗姗来迟,自己也难以借题发挥。
他只得冷哼一声,说道:“既是如此,小侯爷速速落座吧!”
随后,他看向站在身边一侧的主考官。
主考官立刻心领神会,快步走上高台,清了清嗓子,用洪亮的声音朗声道:
“登龙大考复试,正式开始!今日复试题目为 —— 治国策论,论述国家强盛之根本。各位考生,可开始作答!”
题目一出,全场瞬间哗然。
今日复试的难度,相较于初试,简直有天壤之别。
想要写出一篇优秀的策论,不仅需要考生熟读四书五经,对儒家经典烂熟于心,更要对国家治理有着深刻独到的见解,绝非易事。
果不其然,大量复试考生看见题目后,纷纷面露难色。
有的眉头紧锁,像是被一座无形的大山压得喘不过气来。
有的咬着笔杆子,眼神中满是迷茫,迟迟难以下笔。
更有甚者,直接起身,满脸无奈地退出考场,干脆放弃了复试资格。
这些考生本就是镇北侯武官一脉的子弟,虽然也渴望得到文运加持,但遇到此等难题,也只能无奈做罢。
方孝存坐在监考台上,看着这一幕,无可奈何地摇头叹息。
不过,好在尽管有大量考生被题目难住,场中依然有两人在奋笔疾书,丝毫不为所动。
萧凌云脸色淡然,神色平静如水。
他有条不紊地铺好宣纸,略作思索,脑海中便如同一幅幅画卷展开,万千良策涌上心头。
只见他提笔挥毫,笔锋在宣纸上如龙蛇游走,仿佛在与纸张倾诉着自己的治国之见,将胸中的智慧与谋略全部倾墨于纸上。
萧天赐不屑地瞥了一眼萧凌云,冷笑出声:“装模作样,萧凌云你那脑子里,能挤出些许诗文就是极限了。”
“而我跟随大儒李长思,日夜苦学,早已学富五车,文贯古今。区区治国策论对我来说,不费吹灰之力便可完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