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77星域边缘,一个稀疏小行星带深处,“启明号”旗舰及其核心护卫舰队如同幽灵般隐匿其间。
舰船引擎维持在最低功率,只保证维生系统和必要传感器的运行,巨大的舰体依靠惯性在冰冷、黑暗的虚空中缓缓漂移,与周围嶙峋的岩石和冰冻天体几乎融为一体。舷窗外,只有远处垂死恒星的黯淡红光和偶尔划过视野的星际尘埃,勾勒出这片荒凉之地的轮廓。
旗舰内部,与外部死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种高度压抑的紧张氛围。刚刚结束的“断脊”行动,虽然成功重创了敌舰队疑似指挥节点并验证了“共振引力波”理论的可行性,但突击编队也付出了惨重代价,伤亡名单上的每一个名字都像沉重的铅块压在每个人心头。
更重要的是,那支自称“火种”的金属舰队主力虽暂时后撤重整,但其威胁远未解除,如同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悬于地球文明头顶。
在“启明号”层层装甲保护下的核心区域,一间经过特殊屏蔽、没有任何监控设备的审讯室内,气氛更是凝重得几乎令人窒息。
墙壁是单调的哑光金属灰,唯一的照明来自天花板中央发出柔和白光的面板,光线均匀洒下,照亮了房间中央一把固定在地板上的特殊座椅,以及座椅上那个与人类形体近似,却通体闪耀着暗沉金属光泽的“俘虏”。
这正是“断脊”行动中,一支精英陆战小队在己方火力掩护下,冒着巨大风险,从一艘被“共振引力波”引发内部能量连锁爆炸而瘫痪的敌舰残骸中,强行拖拽出来的、少数几个在舰体彻底毁灭前似乎仍表现出某种自主规避动作的“金属人”之一。
与其他大部分在战斗中要么疯狂攻击至毁灭、要么如同断线木偶般瞬间僵直的敌单位不同,这个俘虏在被捕获时,其光学传感器(类似眼睛的部位)闪烁的光芒似乎透露出一种短暂的茫然和……挣扎?
孔方佳元帅并未亲自进行初轮审讯,他需要统筹全局,应对可能随时卷土重来的敌主力舰队。负责首轮接触的是舰队情报局局长,资深审讯专家周锐少将,以及一位顶尖的异星文明心理学家索菲亚·陈博士。李艳和王海峰则通过单向观察镜墙,实时关注着审讯过程,并随时准备从科学角度提供支持。
审讯已经进行了数轮,过程极其艰难。金属人的交流方式并非声带振动,而是通过面甲上一个微小的发声器模拟出近似人类语言的声波,其语调平直,缺乏情感起伏,但词汇和语法却意外地精准,显然对人类的语言有深入研究。
最初,它如同预设程序般,反复强调“为了主宰的荣光”、“清除低等文明障碍”等口号,对任何关于其自身起源、文明细节的问题都报以沉默或机械式的拒绝。
打破僵局的是一次看似不经意的试探。周锐少将没有继续追问宏观问题,而是指着俘虏手臂上一处不太显眼的、似乎带有个人风格印记的细微纹路,用平静的语气问道:“这个标记,对你有什么特殊意义吗?就像……我们有些士兵会在装备上刻下家乡的名字或爱人的缩写。”
金属人那发出微光的传感器焦点下意识地跟随周锐的手指落在了那处纹路上,整个躯体微不可察地僵硬了零点几秒。
尽管它立刻用平板的语调回答:“无意义。标准化生产标识。”但这一瞬间的细微反应,没有逃过索菲亚·陈博士和周锐锐利的眼睛,更被高清传感器捕捉并放大显示在观察屏上。
“它有情感残留,或者至少,有对‘个体性’的潜在认知。”索菲亚·陈通过加密频道对观察室内的李艳和王海峰说道,“它的核心程序深处,可能埋藏着被压抑的自我意识。”
基于这一发现,后续审讯策略进行了调整。周锐和索菲亚·陈不再采取高压逼问,而是转变为一种更具同理心、引导式的对话,不断用各种细节问题试探其反应,同时由技术团队远程监测其内部能量流和信号活动的细微变化。这是一个缓慢而精细的过程,如同在坚冰上钻孔,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技巧。
终于,在经过长达数十小时的心理和技术博弈后,在面对一个关于“失去”和“记忆”的针对性情境假设时,这个代号“俘虏-Alpha”的金属人似乎触动了某个深层的逻辑节点或情感模拟模块,其内部系统出现了一次短暂的、轻微的能量波动紊乱。
它沉默了足足一分钟,发声器里传出的声音虽然依旧合成,却似乎带上了一丝难以言喻的……疲惫?
“……我们……自称为‘火种’。”它终于开口,说出了不同于之前口号式回应的信息。
消息立刻传达到了正在舰桥处理军务的孔方佳耳中。他立刻放下手头工作,带着几名核心参谋和科技官,快步来到了审讯观察室。
透过单向镜墙,他能清晰地看到那个坐在拘束椅上的金属造物,其流畅的线条、关节处精密的连接结构,以及那闪烁着恒定微光的传感器,无不显示着远超地球现有水平的科技含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