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报。”孔方佳言简意赅,目光如炬,精准地投向负责情报分析的赵锐上校。
赵锐立刻起身,手指在控制台上快速而稳定地操作着,将高速侦察舰冒死传回的关键数据同步投射到主屏幕和每位与会将领的个人数据板上。
画面先是显示出1500光年外那个超大质量黑洞——代号“黑暗之眼”的恐怖天体。其事件视界如同宇宙一道无法愈合的狰狞伤口,贪婪地吞噬着周围的一切光线和物质,连时空本身都为之扭曲。
“根据能量特征回溯分析和引力透镜成像比对,”赵锐的声音清晰而冷静,他切换画面,“敌舰队正是利用了‘黑暗之眼’的巨大引力透镜效应,其曲速引擎巧妙地扭曲了时空,实现了此次超乎常规的超远程投送。”新的画面展现出来,是在500光年外艰难捕捉到的、相对清晰的敌方舰队集结影像。
尽管影像因极限距离和强烈的空间干扰而显得有些模糊失真,但那展现出的景象,足以让所有久经沙场的与会者瞬间倒吸一口冷气,指挥中心内的温度仿佛骤降了几度。
敌舰队的规模极其庞大,粗略扫描估算其舰船数量已轻松超过三千艘,这个数字远超地球联合舰队目前集结在此地的所有可用舰船总和。
然而,更令人心悸的是它们的舰船设计风格,诡异到了极点,完全违背了人类认知中的宇航流体力学或模块化设计原则,透着一股非自然的、令人不安的恶意。
主力战舰呈现出不规则的多面体结构,棱角尖锐得如同碎裂的暗色晶体,表面覆盖着一种非金非石的暗沉材质,其质地仿佛能吸收所有照射其上的光线和探测波束,在视觉和传感器上形成一片片令人不安的绝对阴影。
那些体型相对较小的舰船,则更像是用无数扭曲、尖锐的金属碎片勉强拼凑而成的、充满恶意的太空昆虫,它们的姿态扭曲变形,航行轨迹更是飘忽不定,毫无规律可言。
更令人不安的是它们的能量签名。赵锐调出的扫描数据显示,这些舰船散发的能量波动极其冰冷、均匀,呈现出一种令人毛骨悚然的稳定状态。
它们缺乏任何生物文明舰船通常具有的、因生命体活动或复杂系统运作而产生的细微频谱波动和能量“呼吸感”。整个舰队散发出的是一种纯粹的、非生物的、如同冰冷精密的死寂机械般的绝对气息,毫无生机。
“能量签名与星盟中央数据库中的所有已知文明均不匹配,”赵锐的声音带着一丝难以察觉的干涩,他调出对比数据,“但其核心能量特征与空间折跃技术,与之前遭遇的‘深渊文明’有高度相似性。
然而,在舰船构造的纯粹性和能量利用的极端效率上,它们显得……更加纯粹,也更加诡异莫测。初步综合判断,这极可能又是一支受未知高维意志直接或间接操控的、专门用于执行毁灭任务的‘傀儡’武装。”
会议室内一片压抑的寂静,沉重的空气仿佛凝固了,只有战术终端和全息投影设备发出持续而低沉的嗡鸣声,像是不安的背景音。
一位两鬓斑白的资深舰队司令官,紧盯着中央星图上那令人窒息的庞大光点群,忍不住低声道,声音在寂静中显得格外清晰:“三千艘……这数量已经远超预估,而且风格还这么诡异,完全不同于已知的任何文明造舰美学,这仗……不好打啊。”他粗糙的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
孔方佳元帅的目光如同精准的扫描仪,缓缓扫过椭圆形会议桌前每一位将领的脸,将他们脸上难以掩饰的忧虑、面对压倒性力量的震惊,乃至那一丝不易察觉、却被他敏锐捕捉到的本能恐惧,尽收眼底。
他没有立刻出言鼓舞士气,甚至没有刻意缓和气氛,而是用那种标志性的、冷静到近乎冷酷的平稳语气直接切入主题:
“诸位,敌人强大,舰队规模与技术风格超出预期,这已是无可争议的事实。”他站起身,沉稳地走到巨大的全息战术沙盘前,手指在沙盘控制界面上快速操作,将敌方庞大舰队中的几个关键局部区域高亮并放大,细节纤毫毕现。“但,强大并不意味着无懈可击。仔细看——”
“第一,观察它们的整体阵型。”孔方佳的手指划过那片密集的光点群,“虽然规模庞大,威慑力十足,但它们的排列方式呈现出一种令人不安的规整性,舰船间距、编队角度几乎像用最精密的尺子量过,分毫不差。
这种对极致规整的追求,在瞬息万变、充满变量和小天体干扰的复杂战场环境下,反而可能成为束缚,暴露出其战术应变灵活性的潜在短板。”
“第二,注意它们外围小型舰艇,特别是高速侦察单位的活动模式。”他切换画面,展示出一组高速移动光点的轨迹回溯分析图,“数据表明,这些单位的运动轨迹并非随机或根据实时反馈调整,而是存在非常明显的、高度可预测的周期性规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