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成功的救援,都让舰队成员们精神振奋,工程师们击掌相庆,指挥官们面露欣慰;也让远在地球的科学团队欢呼雀跃,监控中心的大屏幕播放实时画面,研究员们兴奋地交换数据笔记。他们不仅仅是在收集数据,更是在践行一种超越种族和维度的文明道义,守护着宇宙间的脆弱生命和文明。
孔方佳始终坐镇舰桥,密切关注着每一次行动的细节。他时而与王海峰低声交流观测数据,时而通过加密频道与李艳讨论零号空间内能量态的微妙变化。他的指挥冷静而高效,确保着救援行动在绝对安全的前提下稳步推进。
随着救援行动的持续进行,成功收容的先行者个体数量稳步攀升,一个关键性问题也随之逐渐凸显。
“探针号”内部临时生成的零号空间,其体积终究有限,虽然能暂时稳定这些被发现的先行者个体,确保其能量信息态不至于溃散,但这绝非长久之计,无法满足持续收容的需求。
况且,将如此众多状态不稳定(尽管目前被零号空间场暂时稳定)的未知能量信息态个体,直接带回地球核心区域的“昆仑之心”基地,其中蕴含的潜在风险更是难以估量,任何意外都可能造成灾难性后果。
“元帅,‘探针号’已成功收容第七个先行者个体。零号空间容量接近饱和临界点,系统数据显示继续收容新个体将极有可能导致现有空间场稳定性指数显着下降,存在结构失效风险。”操作官紧盯着屏幕上的数据流,语气凝重地报告道。
孔方佳微微点了点头,他深邃的目光早已洞悉这一瓶颈。实际上,在救援行动开始不久后,他就预见到了空间容量这一硬性限制。
他的目光锐利地投向星图中那片闪烁着γ-7标识的空域,大脑如同超频运转的量子计算机,飞速计算着各种可能性与应对方案。“暂停后续所有救援行动指令。”
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命令‘探针号’保持当前位置,全功率维持现有零号空间场的稳定输出,务必确保已收容个体的安全。重复,优先保障现有收容结构稳定。”
下达完指令,他没有丝毫停顿,果断转身,大步走向舰桥后方的专用通讯台,直接接通了远在地球“昆仑之心”基地的最高指挥部加密频道。
“这里是孔方佳,呼叫昆仑之心最高指挥部。γ-7空域救援行动目前取得阶段性成功,已确认零号空间技术对稳定先行者能量信息态个体具有显着效果。”他语速清晰,每一个字都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
“然而,现有科考舰船已无法承载更多个体。现急需一艘具备大型收容能力的新型运输舰,具体要求如下:舰体结构必须进行全方位的强化改造,核心要求是安装一台足以容纳至少五十个类似个体、并能提供长期稳定维持的大型零号空间发生器。该发生器必须配备独立且冗余的强大能源核心,确保其持续运转。
同时,舰船需配备与之配套的高级生命维持系统——虽然目标个体是纯粹的能量信息态,但根据现有分析,它们很可能需要特定的‘信息环境’来模拟其原生状态以维持长期稳定。
此外,该运输舰必须具备深空远程航行能力,并立即以最高优先级前往γ-7空域与科考舰队主力汇合。重复,这是当前最高优先级任务。”
孔方佳的命令条理清晰,要求明确,不容丝毫含糊。地球联合政府最高层在接到这份紧急需求后,迅速启动了最高响应机制。
一艘代号“诺亚方舟”的“巨鲸”级超大型运输舰被紧急选中,地球最顶尖的工程师团队和精英技术专家立刻被调集起来,以三班倒的方式日夜不停地投入到这艘庞然大物的紧急改装工程中。
来自“洪荒基地”的零号空间发生器核心被列为最高机密火速调运至改装船坞;庞大到足以驱动一座城市的独立能源核心被小心翼翼地吊装进舰体深处,复杂的管线如同巨兽的血管般铺陈;
原本空旷的巨型货舱被重新规划,利用多重场域技术分割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信息隔间”,最大程度地减少不同先行者个体间可能存在的能量信息干扰,为即将到来的特殊“乘客”营造出各自所需的稳定微环境。
整个改装过程在争分夺秒中进行,目标只有一个:尽快让这艘承载着特殊使命的“诺亚方舟”启航。
等待“诺亚方舟”抵达的这段时间里,孔方佳并未让舰队闲着。他命令科学团队对已救援的七个先行者个体进行了更深入的、非侵入性的“对话”和研究。
通过简短的摩斯电码交流,他们初步了解到这些个体确实是先行者文明在升维灾难中崩解后,意识核心侥幸附着于宇宙弦、并依赖异常空域环境苟存的“残留体”。
他们的记忆大多残缺不全,充满了升维瞬间的恐怖和之后漫长岁月中的混乱与痛苦。零号空间提供的稳定环境,对他们而言如同久旱逢甘霖,极大地缓解了他们的“不适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