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蚀者”的支援舰队阵型被帝国军凶猛的炮火彻底切割开来,一艘艘战舰在离子风暴和毁灭性炮火的双重无情打击下逐一沉默,爆炸解体。巨大的残骸在虚空中漂浮翻滚,如同为这场伏击树立的沉默墓碑。
随着支援舰队覆灭,“暗潮”星系随之陷落。卡顿公爵以他特有的粗暴但极其有效的方式,命令重型轰炸舰编队彻底摧毁了星系内的主要硅晶采矿设施和精炼中心。巨大的爆炸火球如同在星空中点燃了三颗短暂而刺眼的新星,猛烈的聚变火焰瞬间吞噬了巨大的工厂集群和地底矿脉。
在清扫战场时,卡顿公爵同样缴获了大量“净蚀者”因帝国军行动迅猛而来不及转移的高纯度硅晶矿原矿和半成品材料,这些珍贵的矿石在爆炸的余晖中闪烁着冰冷而诱人的幽蓝光泽。
这些战利品,后来大部分被“顺理成章”地移交给“星火”集群进行“研究处理”——实则是秘密运回地球本土,进行深度的材料分析和逆向工程,并直接用于“溯源”计划相关关键设备的建造,为人类未来可能的反击积累至关重要的战略资源。
在这次成功的伏击战中,“主耳”超维探测阵列再次敏锐地捕捉到了强烈的、伴随敌军强行跳跃尝试而来的高维扰动信号。
其波形特征与第一次伏击时捕捉到的信号极为相似,但在能量峰值、衰减模式等细节上存在着微妙的差异,仿佛是同一种未知力量的不同应用方式或发展阶段。
这些宝贵的比对数据被实时传输回地球的实验室,科学家们屏息凝神,紧盯着屏幕上显示的复杂能量曲线,试图从中揭示那未知威胁的本质。
帝国军乘胜追击,在接下来的数周内,多个“净蚀者”的重要军事星球和后勤补给节点被相继摧毁或占领。其战争潜力遭到了肉眼可见的沉重打击,活动范围被帝国舰队进一步压缩。
最终,“净蚀者”的残存力量被迫退缩到了大犬座矮星系最核心、防御最为严密的一个古老恒星系——代号“净蚀之心”。
这里被帝国情报部门认为是“净蚀者”最后的堡垒,极有可能存在着它们最核心的指挥控制节点、庞大的能源中心以及……与那神秘莫测的“至高意志”联系最紧密的关键设施。
整个星系的空间结构都呈现出异常扭曲的状态,常规的物理定律在这里似乎都变得有些暧昧不清,充满了令人不安的非欧几何特征。
星系的外围防御工事密集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无数的智能机雷阵、自动炮台群、以及由小行星改造的堡垒卫星,共同构成了一片死亡地带。更令人窒息的是,一种强大的、令人不安的精神压制力场笼罩着整个区域,让未经特殊精神防护的生物舰员感到莫名的烦躁、恐惧甚至产生幻觉。
帝国军庞大的舰队在“净蚀之心”外围严丝合缝地完成了合围。连续的辉煌胜利让帝国将士们士气高昂,如同燃烧的火焰,但连番激战也带来了难以忽视的疲惫,舰船损耗和人员伤亡都需要时间进行补充和休整。阿斯塔罗斯亲王意图让舰队休整几日,恢复元气,再发动最后的总攻。
然而,孔方佳元帅却力排众议,以罕见的坚决态度主张立即发动进攻,不给敌人任何喘息、重组防线或准备最终手段的时间。
他面陈阿斯塔罗斯:“殿下,兵法有云,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敌军连遭重创,已至强弩之末,但其核心区域必有诡异莫测之处,拖延恐生变数。我军虽疲,但胜势在我,锐气正盛,当乘此雷霆之势,毕其功于一役!”
他的判断再次被证明是精准无比的。当帝国军庞大的舰队开始向“净蚀之心”发动潮水般的猛烈攻势时,立刻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疯狂抵抗。
这里的“净蚀者”守军,仿佛陷入了最后的绝望与疯狂,作战方式变得悍不畏死,甚至频繁发动自杀式撞击攻击。
它们的武器库也变得更加诡异难防:出现了一种能够释放强烈精神干扰波束的新型平台——一种漂浮在虚空中的、如同巨大神经节般的生物构造体,其发出的无形波动让不少帝国舰员出现了恐怖的幻觉、精神错乱甚至导致舰船内部发生自相残杀的惨剧;
还有一种能够短时间扭曲局部空间、偏折甚至吸收能量攻击的奇异防御力场发生器,使得帝国军凶猛的火力效率大打折扣;
甚至观测到少量“净蚀者”单位在被彻底摧毁前,会发生极不稳定的能量坍缩,形成小范围但致命的空间撕裂,如同微型黑洞般将周围的帝国舰船强行拖拽进去同归于尽。
战斗最激烈、伤亡最惨重的焦点,发生在通往星系内部核心区域的一条相对稳定的航道入口处。这里被“净蚀者”建设了一座前所未有的巨型要塞——“默然之墙”。
这座要塞并非建造在行星上,而是直接利用一颗被完全掏空的中型小行星改造而成。其表面覆盖着数公里厚的、闪烁着幽暗金属光泽的超合金复合装甲,布满了密密麻麻、大小不一的炮口和导弹发射井。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