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头发有些凌乱,似乎刚刚从一堆数据或实验中抬起头来。看到孔方佳和李艳,他明显有些紧张,立刻站直了身体,略显仓促地行了个礼:"元帅,李博士。杨天择奉命报到。"他的声音清亮,语速稍快,透着一股年轻学者的朝气与些许不安。
"杨博士,不必多礼,请坐。"孔方佳难得地露出一丝温和,指了指工作台对面的悬浮椅。李艳也对他微笑着点了点头,示意他放松。
杨天择有些拘谨地坐下,双手下意识地放在膝盖上,目光快速扫过房间里先进的全息设备和闪烁的数据流,眼中流露出难以抑制的好奇与兴奋。
"杨博士,"孔方佳开门见山,没有任何寒暄,"这次紧急请你过来,是想深入探讨你上次会议上提出的那个观点——关于高维信息可能是一种'意识载体'的设想。"
杨天择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仿佛被点燃的星辰,之前的紧张感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沉浸在学术思考中的专注与热情:"元帅您说的是那个基于'量子意识投影假说'和'宇宙信息场论'的交叉推导?您对这个想法感兴趣?"他的语速更快了,带着显而易见的兴奋。
"不仅仅是感兴趣。"孔方佳身体微微前倾,双手交叉放在工作台上,目光锐利而专注,"我们最近获得了一些...极其特殊且高度机密的情报,可能与你这个设想有关。但在深入之前,我需要你以科学家的直觉和逻辑,尽可能详细地阐述你的推理过程和依据,不要有任何保留。"
李艳接口道,语气温和但同样认真:"是的,杨博士。请把你所有的想法,无论听起来多么非常规,都说出来。我们现在需要的是跳出框框的思维。"
杨天择深吸了一口气,推了推眼镜,眼神变得无比专注,仿佛进入了另一个维度。他组织了一下语言,开始阐述,手指无意识地在空中比划着,辅助他的表达:
"好的,元帅,李博士。我的想法,其实源于对几个看似不相关领域的观察和思考的融合。"
"首先,是来自星盟资料库,特别是晶析文明共享的部分关于'秩序棱镜'的模糊记载。"他语速飞快,但逻辑清晰,"晶析文明认为宇宙底层存在一个'信息场',所有物质和能量的状态都是这个场的一种'投影'或'表达'。
这个场并非静态,而是流动的、充满'潜在可能性'的。这听起来很像我们弦理论中'量子泡沫'和叠加态的概念,但他们更强调信息的'结构性'和'关联性',而非单纯的粒子性。"
"其次,是黑塔帝国档案馆中一些极其古老的、关于'灵能文明'遗迹的记载。"杨天择继续道,眼中闪烁着发现宝藏般的光芒,"那些记载描述,某些强大的灵能个体,可以通过高度集中的'意志',直接影响微观粒子,甚至短暂地扭曲局部时空。
虽然记载语焉不详,且被帝国主流科学界视为迷信或夸张,但其中反复提到一个词——'意念塑形'。这让我想到,意识,或者说高度有序的信息处理过程,是否本身就能与那个底层'信息场'产生某种...共振或干涉?"
"然后,是我们自己的'弦面之眼'和'弦球之眼'实验数据。"他越说越兴奋,几乎要从椅子上站起来,"尤其是'弦球之眼'进行主动'选择'时,操作员反馈的那种模糊的'意图参与感'。虽然无法量化,但多位顶尖科学家都有类似的主观体验。这难道仅仅是心理作用吗?
还是说,我们的意识,在通过仪器这个'中介'和'放大器',确实短暂地触碰并影响了那个决定现实走向的'选择'机制?"
"最后,"杨天择的目光变得有些悠远,"是我个人对地球历史,特别是各大宗教早期文献的一些...非专业研读。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几乎所有大型宗教的起源时期,都伴随着大量的'神迹'、'神谕'、'先知受感'记载。
这些记载通常描述一种外在的、超越性的'意识'或'意志'直接与个体沟通,并展现出改变现实(哪怕是小范围的、短暂的)的能力。过去我们通常用集体幻觉、心理暗示或未知自然现象来解释。但有没有另一种可能..."
他停顿了一下,似乎有些犹豫是否该说出这个最大胆的猜测。
"说下去,杨博士。"孔方佳鼓励道,眼神深邃无比。
杨天择深吸一口气,仿佛下定了决心:"有没有可能,那些所谓的'神迹'和'神谕',其实是某种...高维度的'意识载体信息',跨越了维度壁垒,投射到了我们三维世界某些敏感个体的大脑中?
这种信息本身可能就蕴含着微弱但确实能影响局部现实(比如,恰好让水分子的振动频率改变,'看起来'像是水变成了酒;或者暂时强化某个人的生物电场,使其能完成平常做不到的举动)的'指令'或'模因'?而接收者的大脑,将其解读为'神'的意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