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1年12月15日,地球轨道,战略指挥空间站,观星穹顶
巨大的弧形观景窗外,是悬浮于墨黑天幕之上的蔚蓝母星,边缘笼罩着稀薄的大气辉光,像一颗镶嵌在宇宙黑丝绒上的蓝宝石,脆弱而珍贵。孔方佳独自伫立在透明地板边缘,脚下仿佛踏着整个地球。
星盟玄黑上将常服笔挺如刀裁,完美贴合着他挺拔如松的身形,肩章上代表地球文明的九芒星与星盟秩序之环交相辉映,在幽暗的穹顶星光下折射出冷硬、内敛的金属光泽,如同他此刻的心境。
他手中紧握着一块厚重的战术数据板,板面上无声的光河缓缓流淌,冰冷的数字在幽暗背景中闪烁跳动,勾勒出人类文明在浩瀚星海间顽强扎根的宏伟图景。每一个小数点都浸染着开拓者的血汗与牺牲者的英魂,仿佛在诉说着无数个勇敢而艰辛的征程。板面中央清晰地显示着:
殖民计划阶段性总结报告(截至2051年12月)
殖民A计划(猎户座支悬臂,资源/工业):
永久殖民星:154颗
核心星(如“磐石-7”、“铁砧-3”、“熔炉之心”):12颗,这些钢铁堡垒作为战略支点,确保了工业链条的稳固运行。
资源/工业星(如“熔钢-4”、“氦核-1”、“晶簇-9”、“零度矿场”):142颗,遍布悬臂各角落,源源不断地输送着珍贵原料。
总人口:62,387,451人,勤劳的工人们日夜奋战在生产一线。
主要产出:
空间稳定晶体锭(战略级材料,用于维持超空间通道稳定)
高纯度舰用合金(“盘古级”装甲主材,打造无畏战舰的坚实外壳)
高纯度紫金块(舰队生命线,确保能源系统的可靠运转)
重型军工装备(“刑天”系列工程/战斗机甲、“玄武”系列轨道防御平台、“阎王”级战略导弹,这些武器守护着人类疆域)
状态:已由战略迷惑阶段正式转入核心工业链条,成为支撑“光复走廊”纵深防御体系及地球本土军工产能的钢铁脊梁。星系间初步形成以核心星为枢纽的资源输送网络,编织起一张高效而坚韧的工业生命线。
殖民B计划(英仙座主悬臂,“凤骨”缓冲区,科研/隐匿):
永久殖民星:308颗
科研/前哨星(如“方舟之鉴”、“深冰-9”、“微光-3”、“回声谷”、“织梦者”): 202颗,这些隐秘站点如同黑暗中的灯塔,推动着尖端科技的突破。
小型观测/资源点(如“尘霾-5”、“气矿-12”、“暗礁-7”、“静默哨”):106颗,散布在边缘地带,默默收集着宇宙的秘密。
总人口:312,456,892人,其中科学家和情报人员占主导,他们的智慧在人类的外星殖民拓展中不断起到核心的作用。
主要产出:
尖端生物技术(“静默干扰器” - 针对深渊感知网络,确保人类行动的不可追踪;“神经织网” - 思维加速/防御,提升认知能力以应对未知威胁)
极端环境材料(深渊腐蚀耐受合金、绝对零度超导体,这些材料在恶劣宇宙环境中开辟新可能)
封闭生态循环技术(千年级方舟生态维持,为长期生存提供坚实保障)
战略情报(深渊活动模式分析、未知星域扫描、潜在威胁评估,这些数据是防御网络的眼睛)
状态:静默网络持续扩张,纵深已超100光年,形成一张高度隐蔽、深度分散的生存之网。它不仅是人类文明火种最隐秘的庇护所,更是刺向未知黑暗的科技利刃锻造炉,其存在本身即为最高机密“帷幕行动”的核心成果,在无声中守护着人类的未来。
殖民C计划(人马座主悬臂,“新华夏星域”,生态/家园):
永久殖民星:201颗
核心生态星(如“天山-4”、“生命摇篮”):1颗(“天山-4”为旗舰项目,象征人类新家园的起点)
改造后宜居生态星(如“静湖-2”、“翠峦-5”、“沃野-3”、“碧波-7”、“晨曦原野”):200颗,这些星球被绿意覆盖,湖泊清澈,山峦葱郁,营造出理想的生活环境。
总人口:108,752,319人,居民们在和平中安居乐业,人口稳定增长。
主要产出:
高产基因优化农作物(适应多种光谱/土壤,确保粮食安全)
生态维持技术(大气快速稳定、水体净化循环、土壤快速育成,这些技术重塑了荒芜星球)
精密制造(医疗设备、教育器材、生活科技,提升日常福祉)
高等教育(星际移民学院、专业技术培训中心,培养新一代开拓者)
星际移民接纳能力(大型穹顶都市、行星级生态改造经验,为大规模迁徙做好准备)
状态:人类文明规划中的新家园主体区域。环境优美,人口稳定增长,内部防御网络“长城之环”已初步构建完成。致力于打造可持续、高生活质量的人类未来栖息地样板,是凝聚人心、传承文化的希望灯塔,在星空中熠熠生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