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栈道向上走3公里,便是小龙潭。与白龙潭的磅礴不同,这里的瀑布像珠帘一样垂落,水流细腻如丝,落入潭中几乎听不到声音。潭边生长着成片的七叶一枝花,这种只在石灰岩缝隙中生长的植物,是银厂沟的"原住民",每年五月开出奇特的花朵,像顶着一圈绿色的小伞。采药人说,这里的七叶一枝花药效最好,因为"喝的是龙泉水"。
最神奇的是"一线天"。两座相邻的山峰被断裂带劈开,形成一道宽仅2米的裂缝,裂缝里渗出的泉水在底部汇成小溪。站在裂缝中间向上看,天空被挤成一条蓝色的线,岩壁上的水珠不时滴落,砸在头顶的树叶上,发出清脆的响声。向导说,要是赶上雨天,这里会出现"双桥虹"——阳光从两个方向射入,能同时看见两道彩虹,那是老龙在"眨眼"。
2. 盛夏里的清凉盛宴
每年六月到八月,银厂沟就成了沸腾的乐园。当成都平原被35℃以上的高温笼罩时,这里的气温始终保持在22℃左右,峡谷里的风带着水汽,吹在人身上凉丝丝的。成都人说:"进了银厂沟,就像把夏天关在了门外。"
沟口的停车场每天清晨就停满了车,挂着川A、川B、渝A牌照的轿车排成长龙,车主们摇下车窗,探出头来打听:"白龙潭的水位涨了没?接引寺的素面还开着吗?"卖水枪和泳衣的小贩穿梭其间,手里的玩具被阳光晒得发烫,却丝毫不影响生意——孩子们早就盯着溪边,急着要去打水仗。
大龙潭村的农家乐是最热闹的地方。几十户人家沿溪而建,木楼的屋檐下挂着玉米和辣椒,院坝里摆着竹椅和木桌。老板们站在门口吆喝:"凉面!冰粉!刚摘的李子!"游客们光着脚坐在溪边的石头上,把脚伸进水里,感受着从雪山流下来的清凉。有老人带着蒲扇,在树荫下打盹;年轻人则租了竹筏,在潭里划来划去,惊起一群群蜻蜓。
接引寺的古柏树下,永远坐着下棋的老人。寺庙的素面是出了名的,用山泉水和本地小麦做成,配上自家腌的咸菜,简单却清香。吃完面的游客会去寺里烧香,或者围着老僧人听故事:"这棵柏树有五百年了,见证过三次山洪,每次都能把水挡住......"阳光透过柏树叶,在地上洒下铜钱大小的光斑,与寺里的钟声一起,把时间拉得很长。
二、消失前的银厂沟:大地馈赠的千年仙境
在2008年那个多事的春天结束前,银厂沟仍是川西平原捧在掌心的绿宝石。三叠纪的石灰岩被流水切割出的十里峡谷,藏在断裂带缝隙里的飞瀑流泉,不仅是地质运动的杰作,更是千万人记忆里的清凉故乡。那些关于彩虹、钟声和溪水的故事,至今还在幸存者的舌尖发烫。
1. 峡谷深处的地质奇观
银厂沟的每一块石头都带着时光的凿痕。从彭州城区往西北走55公里,刚过龙门山镇,空气里就飘来湿润的草木香——那是银厂沟的"请柬"。进沟第一眼撞见的"银苍峡",两岸崖壁如被巨斧劈开,最高处直插云霄800米,最窄处仅容一人侧身通过,当地人叫它"一线天"。站在峡底抬头,蓝天被挤成一道明亮的绸带,阳光穿过岩缝洒下来,在青石板路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像撒了把碎银子。
崖壁上的石灰岩藏着5亿年前的秘密。用手触摸那些灰黑色的岩石,能摸到深浅不一的纹路,有的像波浪,有的像年轮,那是远古海洋的潮汐痕迹。最神奇的是"龙鳞壁",成片的石灰岩被挤压成鳞状,雨水冲刷后愈发清晰,向导总说:"这是老龙翻身时留下的鳞片。"在一处崖洞旁,还能看到嵌在岩石里的三叶虫化石,巴掌大的虫体纹路分明,像被谁不小心按进了石头里,成了永恒的标本。
白龙潭是银厂沟的心脏。百米高的崖壁上,水流从三个岩缝里涌出来,先是像三条白玉带并排垂落,在中途撞在一起,化作漫天水雾。阳光好的时候,水雾里会升起两道彩虹,一道主虹鲜艳,一道副虹淡雅,当地人叫"双虹拜龙潭"。潭水是极深的翡翠色,最深处有12米,却清澈得能看见水底的鹅卵石在随波晃动。潭口的三块红石头尤其特别,无论水涨水落都露出水面,石面光滑得能照见人影,传说那是老龙的三颗龙珠。
沿栈道往上走三里地,小龙潭藏在一片竹林后。这里的瀑布没有白龙潭的磅礴,却多了几分秀气——水流从崖顶的藤蔓间渗出来,像无数串珍珠垂落,落入潭中几乎听不到声音。潭边的岩石上长满了青苔,摸上去滑溜溜的,石缝里还嵌着不少贝壳化石。采药人最爱来这儿,说小龙潭的水"带着仙气",周围的七叶一枝花药效最好。这种植物长得奇特,一片大叶顶着七片小叶,像撑着把小伞,每年五月开花时,总吸引不少游客拍照。
银苍栈道是嵌在崖壁上的奇迹。这条用木桩和石板铺成的路,最险处仅宽60厘米,外侧就是深不见底的峡谷。栈道是明朝开银矿时修的,有些木桩已经发黑,却仍牢牢嵌在岩缝里。走在上面,能听见木板"吱呀"作响,脚下的溪水奔腾不息。最绝的是"回音壁"段,对着崖壁喊一声,能听见三次回声,孩子们总爱在这儿比赛谁的声音传得远。有经验的向导会告诉你,雨天走栈道最妙,云雾从谷底漫上来,人走在其中像踩在云里,对岸的山峰时隐时现,像水墨画活了过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