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袤无垠的宇宙中,中国航天事业如同一颗璀璨的星辰,闪耀着民族的希望与骄傲。而叶光富,这位从成都走出的航天骄子,用他的热血与汗水,谱写了一曲波澜壮阔的逐梦之歌。他的故事,是梦想的绽放,是坚持的胜利,更是家国情怀的深情演绎。在他的背后,是无数巴蜀儿女为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默默付出与无私奉献,他们共同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托举着中国航天不断迈向新的高度。
石板上的梦想种子
在成都的一处宁静角落,有一块看似普通的石板。多年前,年少的叶光富常常与姐姐叶亚丹一同坐在这块石板上,仰头凝视那片湛蓝的天空。彼时,他们眼中的天空,是最广阔的画布,承载着无尽的幻想。每当有飞机呼啸而过,留下长长的尾迹,那尾迹就像梦想的笔触,在他们心间勾勒出对蓝天的无限向往。或许那时的叶光富并未料到,多年后,他将跨越天际,迈向更为浩瀚的宇宙,去探寻未知的奥秘。
家附近的机场,飞机的轰鸣声成为他童年的独特背景音。飞机起飞、降落,一次次的翱翔,让叶光富心中那颗向往蓝天的种子悄然生根发芽。高三那年,空军飞行员选拔的消息如同春风,吹进了他的世界。叶光富毫不犹豫地报名,命运的齿轮自此开始缓缓转动。
为了通过选拔,他付出了诸多努力。白天,他专注于学习,提升自己的知识储备;夜晚,他仰望星空,想象着自己驾驶飞机的场景,那是他对未来最美好的憧憬。最终,他成功了!1998年,叶光富离开成都,前往空军长春飞行学院报到,开启了他的飞行生涯。在航校飞行训练团,他如同一块海绵,贪婪地吸收着飞行知识。白天,他认真学习理论知识,进行沙盘演练;夜晚,针对训练中遇到的问题,他独自总结攻关。从初教机到高教机,他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出色的表现,顺利完成了各项训练任务,并荣获“优秀学员”称号。毕业后,他留校担任飞行教官,继续在蓝天中书写自己的故事。在进入航天队伍之前,他驾驶过初教 - 6、歼教 - 5、歼教 - 7、歼 - 7E以及歼 - 7H等多种教练机和战斗机,累计飞行时间约1100小时,每一次飞行,都让他离自己的航天梦更近一步。
十年磨一剑,终迎飞天时刻
2009年,中国第二批预备航天员选拔的消息传来,叶光富毅然报名。这是他人生的又一个重要转折点。经过层层筛选,2010年5月,他正式入选中国第二批航天员,从此开启了漫长而艰辛的备战之旅。
进入航天员大队的那天,大队门前“祖国利益高于一切”八个大字深深映入他的眼帘,这八个字,成为他心中的信仰,也成为他此后训练和执行任务的精神支柱。
航天员的训练,是对身体和意志的双重考验。八大类100多个科目的学习训练,每一项都充满挑战。水下失重模拟训练,是他必须攻克的难关之一。每天,他都要身着200公斤重的水槽训练服,在水下10米深处作业。水的阻力和粘滞力,让每一个动作都变得异常艰难。每次训练长达5到6小时,训练结束后,汗水湿透了手套和内衣,体重也会减轻四五斤,连吃饭拿筷子时手都在不停地颤抖。但他从未有过一丝退缩的念头,因为他知道,这是通往太空的必经之路。
超极限抗过载训练同样残酷。离心机高速旋转,产生8 - 9G的超重载荷,相当于8倍体重压在身上。在这种情况下,他的内脏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呼吸困难,脸部肌肉也被拉得变形。然而,他始终紧咬牙关,从未按下那个代表放弃的按钮。
除了体能训练,理论知识的学习也至关重要。数百个理论知识考核,涉及航天的各个领域,从天体物理到航空动力学,从空间医学到电子技术,他都要深入钻研。那些复杂的公式和原理,在他的反复学习和理解下,逐渐变得清晰明了。他常常挑灯夜战,只为将每一个知识点铭记于心。
2016年,叶光富作为中国航天员代表,与来自美国、俄罗斯、西班牙、日本的其他5名航天员共同参加了欧洲空间局组织的为期15天的洞穴训练。在洞穴中,他们需要在黑暗、潮湿的环境中生存6天6夜。作为关键项目探测组负责人,叶光富带领小组成员完成了2个洞穴分支的勘测,总距离近700米,还发现了令人震撼的杰里科大厅和新的洞穴分支。这次训练,不仅锻炼了他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应对复杂环境的能力,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航天员的风采。
经过长达十年的艰苦训练,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许,叶光富终于迎来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刻。他和翟志刚、王亚平一起,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飞向太空。那一刻,他的梦想在浩瀚宇宙中绽放出耀眼的光芒。十年的等待与付出,都化作了此刻的荣耀。他望向窗外,看着地球逐渐远去,心中充满了对未知的期待和对祖国的深深眷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