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博物馆的“影舞万象 偶戏大千:中国皮影木偶展”展厅堪称皮影木偶的艺术殿堂,这里登记在册的皮影藏品多达多件,是全世界收藏皮影数量最多、品类最全、质量最好的博物馆 。走进展厅,仿佛踏入一个光与影交织的梦幻世界,色彩斑斓的皮影在灯光的映照下,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众多哪吒形象皮影藏品尤为引人注目。来自河南信阳的哪吒皮影由牛皮制成,高约50厘米,红唇柳眉,凤眼微挑,柔顺的垂髫发型尽显孩童的纯真。他身着红花绿叶配色的服饰,云肩呈莲花花瓣形,红肚兜俏皮可爱,脚下风火轮似乎随时准备腾空而起 。而来自江西的哪吒皮影,手臂如莲藕般分为三节,风火轮上清晰刻着“风”“火”二字,充满奇幻色彩;还有来自云南腾冲的六臂哪吒皮影,造型大胆独特,六条手臂各持法宝,威风凛凛,仿佛正在与邪恶势力展开激烈搏斗。
在皮影戏的传统剧目《封神榜》《西游记》等中,哪吒是频繁登场的角色,各地皮影中的他虽形象各异,但均为孩童或少年模样,且服饰多含莲花元素,这源于传说中哪吒以莲花重塑身躯,莲花象征着他的纯净与坚韧 。这些皮影不仅是艺术作品,更是文化传承的载体,见证了哪吒形象在民间艺术中的演变与发展,也反映出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与审美差异。
展厅中,龙王形象皮影同样令人瞩目。龙首人身,身着蟒袍,头戴高冠,龙须飘逸,尽显威严庄重。在传统皮影戏里,龙宫戏是重要分支,《封神榜》《西游记》《白蛇传》等经典剧目中都有精彩呈现,龙的形象频繁出现,与之相伴的还有形态各异的“虾兵蟹将”皮影 。成都皮影人物的头和身子可分开,表演时能根据剧情和人物特点灵活组合,比如将龙首人身皮影的龙头去掉,换上人头茬,便成了帝王或王爷形象,充分展现出成都皮影的独特魅力与艺人的巧思。
成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石犀,也有着传奇的身世。它于2012年在成都天府广场东侧工地出土,长3.31米、宽1.38米、高1.93米,重约8.5吨 ,作站立状,躯干丰满壮实,四肢粗短,下颌及前肢躯干部雕刻卷云纹,古朴而憨态可掬。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秦孝文王以李冰为蜀守……作石犀五头,以厌水精”,这头石犀极有可能与李冰治水相关,肩负着水则和镇水的重任,穿越千年时光,默默守护着这座城市的安宁。
市级明珠: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在重庆渝中区,有一座与人民大礼堂遥相呼应的建筑,它就是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又名重庆博物馆。这座博物馆依地势而建,与人民广场和人民大礼堂三位一体,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山城的怀抱中。
三峡博物馆的外观气势磅礴,整体呈一个大弧线形状,就像雄伟的长江三峡大坝。其大面积的弧形蓝色玻璃幕墙,上面流淌着水,仿佛“三峡之水天上来”,水又通过三层叠瀑,一泄而下,与人民广场相连,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博物馆正面右上方,有一个4米见方的巨大篆体印章,印章刻有“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9个大字,刚劲有力,彰显着它的庄重与威严。
走进博物馆,首先看到的是弦梯两旁矗立着的两个伟岸高大、古色古香的乌杨汉阙。这两座汉阙是汉代的建筑构件,历经千年风雨,依然保存完好,它们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古代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
来到《壮丽三峡》展厅,仿佛置身于壮丽的三峡之中。迎面是一幅长9米、高6米的三峡壁画,它与摆放有致的各种三峡奇石一起,构成了雄伟的夔门、秀美的三峡神女峰。脚下,是一条用玻璃隔水方式营造的长江水,江涛拍岸的声音、川江号子的声音以及长江三峡特有的猿啼声,让人仿佛身临其境。展厅内陈列着渔船、商船和许多生活在三峡的各种鱼类、珍禽异兽和特有植物的标本,还有古代三峡船工纤夫和当地蜗居山民英勇顽强地开凿崖壁修筑栈道发展商贸业的纪实石雕,上世纪八十年代三峡库区百万移民大迁徙的壮阔浮雕画面气势恢宏震撼人心,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等大诗人文豪畅游三峡的群体塑像言行举止洒脱豪爽,人物形象惟妙惟肖。通过这些展品,人们可以深刻感受到三峡的壮美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二楼的《远古巴渝》展厅是文物最丰富的一个展厅。这里陈列着巫山人的牙齿和下颌骨化石、剑齿象牙石刻、陶片、鸟形尊等珍贵文物,还有远古巴人生活场景复原,抱琴骑马俑、女厨俑、披衣俑栩栩如生;抚琴俑,一女子于中,三男子位于其左右,或抚琴、或仰天歌唱、或侧耳倾听,神态各异、惟妙惟肖,生动地展示了远古巴渝的无穷魅力。展厅内的文物按照从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商周青铜器时代到春秋战国时期遗存的时序依次分片布局,让人们可以清晰地领略到巴渝地区古代经济文化的发展脉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