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的江南细雨如丝,本该是康熙南巡队伍赏玩烟雨的好时节,然而金陵城外的明孝陵却笼罩着一层诡异的阴云。徐济安站在队伍末尾的马车上,望着前方突然勒马的康熙,手中的罗盘指针正在疯狂旋转。
"国师,这皇陵的异动究竟是何缘故?"康熙的声音裹着怒意传来,玄色龙袍在风中猎猎作响。徐济安抬眼望去,只见明孝陵上空乌云翻涌,原本雕刻精美的石兽眼中竟渗出暗红血泪,更诡异的是,守陵士兵今早发现,宝顶前的青铜香炉里插满了带血的乌鸦羽。
徐济安掐指一算,心中暗喜,面上却做出惊恐之色:"陛下,此乃龙脉异动之兆!恐有奸人蓄意破坏,还请速速回京坐镇,以免祸事蔓延!"他余光瞥见队伍中杨洪一皱起的眉头,知道这计谋已成功了一半。杨洪一本是钦天监新晋的年轻官员,因多次在朝堂上与徐济安意见相左,早已被这位老国师视为眼中钉。
当夜,南巡队伍在慌乱中启程返京。徐济安趁着夜色潜入皇陵地宫,手中握着从苗疆得来的尸蛊。这种蛊虫以尸气喂养,一旦种下,便能在龙脉中制造出尸横遍野的凶煞之气。"杨洪一啊杨洪一,这次看你如何辩解。"他阴笑着将蛊虫埋入地宫东南角的阵眼,那正是龙脉灵气汇聚之处。
与此同时,杨洪一正在自己的营帐中研究白天的异象。案头摊开的《青囊奥语》被烛光映得泛黄,他盯着书中关于龙脉的记载,总觉得哪里不对劲。"石兽泣血、乌鸦投羽,这般异象虽凶,却不似自然发生......"他喃喃自语,突然想起白天徐济安眼中一闪而过的得意。
"杨大人,徐国师请您去主帐议事。"门外传来侍卫的通报。杨洪一心中警铃大作,却也只能整了整官服,踏入夜色。主帐内,徐济安正捧着罗盘向康熙禀报:"陛下,方才臣夜观星象,又查探了皇陵龙脉,发现有人在阵眼处动了手脚!"
康熙脸色一沉:"是谁如此大胆?"
徐济安转身看向刚进帐的杨洪一,眼中闪过一丝阴毒:"回陛下,臣在阵眼处发现了钦天监独有的勘测符纸,还有......"他从袖中掏出一块刻有"杨"字的玉佩,正是杨洪一从不离身之物,"此物!"
帐内顿时一片哗然。杨洪一脸色骤变:"陛下明察!这定是有人栽赃陷害!今日臣一直在营帐中研究龙脉典籍,并未离开半步!"
"哼!"徐济安冷哼一声,"方才臣派人搜查杨大人营帐,还发现了一本记载邪术的禁书!杨洪一,你还有何话说?"
杨洪一望向康熙,却见皇帝的眼神已充满怀疑。他突然想起父亲临终前的告诫:"在这朝堂之上,人心比天象更难测。"此刻他终于明白,自己太过天真,竟以为凭借学识就能在这暗流涌动的官场立足。
就在局势对杨洪一极为不利之时,帐外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一名侍卫浑身是血地冲进来:"陛下!不好了!皇陵方向升起冲天黑雾,还有无数白骨从地底爬出!"
康熙猛地站起:"速去查看!"
徐济安心中大喜,知道尸蛊已经生效。他跟着康熙来到皇陵,却见眼前的景象比他预想的还要恐怖。黑雾中,无数惨白的手臂破土而出,每只手上都缠着红色丝线,正是尸蛊控制尸体的标志。守陵士兵们惊恐地大喊:"僵尸!是僵尸!"
杨洪一望着这诡异的场景,突然注意到那些白骨的排列方式竟暗合某种阵法。他心中一动,大声喊道:"陛下,这不是普通的尸变!这些白骨组成的是'血煞困龙阵',若不及时破解,龙脉将彻底断绝!"
康熙看向杨洪一,眼中犹豫不定:"你有破解之法?"
"请陛下给臣一个时辰!"杨洪一咬咬牙,"臣需要七十二盏天灯,还有朱砂、桃木剑!"
徐济安见状,立刻上前阻拦:"陛下,杨洪一分明是想拖延时间!这等邪阵,岂是他能破解的?"
就在两人争执不下时,黑雾中突然传来一声凄厉的惨叫。众人定睛一看,竟是白天负责看守皇陵的百户,此刻他的身体正被无数白骨撕扯,鲜血染红了脚下的土地。
康熙脸色铁青:"够了!杨洪一,朕给你一个时辰。若不能破解,就提头来见!"
杨洪一领命而去,心中却在飞速盘算。他知道这是自己最后的机会,必须找出真凶,还自己清白。回到营帐,他翻出从皇陵带回的一块白骨,借着烛光仔细查看。突然,他发现白骨指缝间夹着一丝墨绿色的粉末——正是苗疆尸蛊特有的毒粉。
"徐济安!"杨洪一握紧拳头,"果然是你!"他立刻带着证据去找康熙,却发现御帐外守卫森严,徐济安的亲信正警惕地盯着每一个靠近的人。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杨洪一心急如焚。就在他准备冒险闯帐时,一个小太监悄悄拉住他:"杨大人,奴才有重要线索。方才徐国师的贴身侍从在河边洗手,奴才有意无意瞥见他手上沾着墨绿色的粉末......"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