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宁,你来了?”
孟林和虎子在堂屋凳子上坐着,褚清宁进屋便把虎子给支开了。
“怎么了这是?”孟林感觉姐弟俩有事发生。
褚清宁便把官府,来鱼庄收税的事情说了一遍。
又和褚安锦解释了,为什么要给银子。
全程,孟林坐在一边听着,他觉得褚清宁做的很对。
褚家有候老大一个仇人,已经让人坐立难安了,再加一个官府。
那褚家以后的日子,还过不过了。
什么都没有,褚家人的安全重要,
褚安锦听了大姐的解释后,才懵懵懂懂的去学写字了。
褚清宁惦记着她娘有事和她说,没有在孟家多待,便回去了。
“宁丫头。”
褚秋月已经上床,褚清宁走到她床边坐下。
听着她娘絮絮叨叨的说着,后山山地的事情。
褚清宁把她的打算,简单说了一下。
褚秋月让她明天不要去鱼庄了,注意瞧着山脚下的动静。
褚清宁答应了下来。
第二天,褚清宁去了孟家在建的青砖大瓦房。
房子建的挺快,六间房子,已经建到齐腰的位置。
褚清宁过去,打了声招呼便找了地方坐下了。
观察着山上的动静。
可她坐了好半天,山上也没有任何异常。
只有几个挖野菜,摘野果的妇人带着孩子,从山上下来。
给孟家建房子的村民,不用说,都知道褚清宁这是在干嘛?
石溪村七十来户人家,五百多口人。
村上除了褚、孟两个姓,还有赵、吴两姓。
除了孟家,是后来定居在石溪村外,褚、赵、吴都是常住民。
但是,褚姓家人最多,所以才选择了褚淮做了石溪村的里正,掌管着石溪村的事宜。
其中吴姓几户村民,心思最多。
他们共同生活在石溪村,其中的明争暗斗自是不会少。
给孟家建房子的人,也等着褚清宁抓到那些占便宜的人,下来后的反应。
这一等,就等到了中午,褚清宁在山脚下坐了半天,毫无收获。
但是,起到的震慑却不小,随后的几天里。
上山砍柴的村民,少了不少。
“宁丫头,这山地我们娘几个,是看不住的!”
褚秋月带着伤感感叹着,她们家孤儿寡母。
石溪村里褚姓门里的人还好,可另外的村民就一定了。
“娘,一点柴而已,几百亩的后山,他们还能都砍完了!”
褚清宁自是知道她娘的心思,可眼下村里人除了田地里的活,还要给孟家建房子。
褚清宁有点抽不出人来,干别的事情。
山地在外面人手里,有官府镇压着还好说。
现在到了本村人手上,村民祖祖辈辈忍了这么多年,都想上山多砍些柴。
褚秋月的担心不无道理。
但是,满山的构树,村民砍来烧又能砍多少,对她要做的事情影响不大。
不过,也不能让他们随便砍伐,她要想个法子止住才行。
褚清宁去了里正家里,和他一番商量后。
随后找到秦鸠言,帮她写了一个告示。
告示内容:
此山地乃个人所有,严禁村民擅自上山砍伐树林。
特立此告示,凡故意违令者,一经查获,定严惩不贷。依乡规民约,砍伐者须缴纳罚款五十个铜板,并当众村民受五个板子惩戒,以儆效尤。
望村民各自遵守,若见有违规砍伐之举,应立即向里正或褚秋月报告。
特此昭告,敬祈遵行。
秦鸠言好心帮着,贴在了村口大榕树下。
很多村民围观上来,秦鸠言想着村民不识字,朗读了一遍。
“真是的,多管闲事。”
围观的人群中,听到告示上所写,嘀咕着说道。
村里人不识字,是大家都知道的。
秦鸠言在人群中,这样朗读。他们想装傻充无知都不行了。
这热闹真不是随便瞧的,人群中几人翻着白眼斜视着秦鸠言。
“各位,不好意思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告辞了。”
秦鸠言也不想掺和石溪村的事情,但是,写好告示后褚秋月求了她。
怕村里人不识字,让他帮着朗读一遍,晚上给他做烤鸡吃。
身为举人的秦鸠言,忍不住美食的诱惑,便忘了之前清高孤傲,同意了下来。
听到村里人的议论,秦鸠言还有些后悔。
饱读诗书的他,竟然被一些村妇嫌弃。
真是辜负他,寒窗苦读数十年呀!
不过,很快,秦鸠言就被褚秋月的厨艺给征服。
一只烤鸡在手,那些妇人的话,秦鸠言便忘到九霄云外去了。
.......
鱼庄铺子里,这几天寻来魏氏帮忙,褚清宁这两天就没有去鱼庄。
好在,候老大消停了没有在搞事情,官府里补交了税收,也没有在上门。
褚清宁和孟林商量着,把崖谷里的天麻挖出来。
否则,它们会烂在泥里。
那个地方,孟林不希望被外人知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