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林,你不饿吗?”孟林迟迟不吃,褚清宁问道。
“饿,现在便吃。”
孟林把面包放入嘴里,一股蛋奶香味充斥着口腔。
哇!媳妇做的包子,真好吃!
一个大面包,孟林三、两口便吃完了。
褚清宁欣慰的点着头,很满意孟林的表现。
在家里,孟林和她娘一样。
有什么好吃的,总是留着给弟妹们吃。
两人有婚约后,褚清宁把孟林当做和丑娃一样重要的家人。
她带着空间,里面有吃的。
不知道什么原因,就是种类不多。
不能做到,想要什么有什么。
“清宁,你看那两个人,是吴家兄弟吗?”孟林指着,远处划过来的船只。
褚清宁起身瞧去:“好像是他们。”
待船只靠岸后,褚清宁出声问道。
“是捕鱼的吴家兄弟吗?”
“正是。“
“你们这是要买鱼。”吴大对岸上的人说道。
“是的,我们要开饭馆,想瞧瞧你们捕的鱼能不能用。”
“真的,那感情好。”
“来来来,姑娘你看一下。”弟弟吴二拿起一篓子鱼,给褚清宁展示。
褚清宁扫了眼,一大篓子,都是鲤鱼。
“姑娘,这些你要是相不中,还有这些。”
吴二又拿起一篓子,小一些的鲫鱼。
“不是......”褚清宁思索着低语。
吴大有些紧张了。
吃鱼的少,鱼卖不了多少银子,兄弟俩只能勉强糊口。
眼前姑娘说饭馆里要用鱼,那一定每天能买个几条。
这对他们来说,是个大生意。
可不能就这样错过。
瞧着两篓子鱼,褚清宁都看不中。
吴大笑脸相迎的问:“姑娘,你想要什么鱼,可以和我们说。我们兄弟俩可以专门为你捕来。”
褚清宁瞧着鱼,思量着。
古代人不喜欢吃鱼,她要卖鱼,定要挑最好的鱼。
肉质细嫩味道鲜美,鱼刺比较少的鲤鱼,是鱼庄最好的选择。
挑选大的鲤鱼,做成鱼片也有口感。
褚清宁指了指,先前篓子里的鲤鱼。
“这个鱼,你们有活的吗?”
“.......有。”吴大迟疑的说着。
“不过,今天没有。”
“姑娘,你要是想要活鱼,我们明个早上给你送到铺子里去。”
吴大连忙解释着,生怕生意跑了。
“我的铺子正在收拾,三天后开业。你们明个,可以送过去几条,我们试菜。”
“行呀,太行了。”吴大高兴望着吴二。
吴二瞧着褚清宁和孟林。
他们太过年轻,唯恐遇到骗子:“就是这价钱.....”
“你们给个价。”褚清宁爽气出声。
两兄弟思忖着,吴大开口说道。
“一篓子,给姑娘五十文如何。”
一篓子!
五十文?
褚清宁都觉得自己听错了,转身望着孟林。
“岳国吃鱼的人少,素有鱼贱如土的说法。”孟林在耳边解释。
“哦!”褚清宁表示明白了。
“姑娘,你们嫌贵?”吴二小心的问。
面前的两兄弟,瞧着就是老实人。
褚清宁不想做奸商:“我在西街开鱼庄,用的都是个大鲜活的活鱼。你们保证好鱼的新鲜,比这个价高些,我也能接受。”
“行行行,保证给姑娘的,都是活蹦乱跳的活鱼。”吴大赶紧接话。
褚清宁给了吴家兄弟,西街铺子的地址,两人便走了。
“大哥,我怎么感觉不对呀!”
吴二想着褚清宁说道的地址。
“那不是,齐东家那家铺子吗?”吴二担心的说着。
“好像是呀!”吴大也反应过来。
吴家住在庆元镇上,即使不去大街上溜达。
也知道,这几天庆元镇,茶余饭后的话题。
就是齐东家的铺子,被人租了去。
“原来是她呀!”
“原来是她呀!”
吴大兄弟俩满是可惜的说着。
兄弟俩刚才以为遇到大客户激动的心,瞬间被从头泼了一盆冷水。
两人都没了之前的精气神。
没有人看好褚清宁的生意,包括吴家两兄弟。
褚清宁置办锅碗一应用品,坐着牛车和孟林一起回到铺子里。
铺子收拾干净,看上去焕然一新。
褚秋月惦记着家里,带着虎子、小狸他们先回去了。
褚山川和丑娃还在铺里,做着最后的清理。
搬下牛车上的东西,褚清宁坐在铺子里犯了难。
都准备好了,可开鱼庄要厨师呀!
有了卖米花糖,被人学去的经历。
花大价钱,从外面请一名厨师回来,褚清宁不放心。
从身边人选择,谁比较合适呢?
褚清宁把家里人,在脑海里都过了一遍,思来想去也没个定数。
“别想了,跑了一个上午,先喝点水。”孟林端着水,坐到褚清宁的身边。
褚清宁有些累了,眸子在孟林身上打量,半天挪不开眼。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