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卿!”梁思诚紧紧握住张学良的手,述说着一路的辛苦与期待,“家父转来了东北大学的聘书,愚兄尊父命前来,望贤弟赐一口饭吃。”他的目光坚定,似乎在渴望着友谊的温暖。
“非常欢迎,非常感动。”张学良微微一笑,随即转移话题,“十年相识终成眷属,三月份我哥嫂在加拿大中国领事馆举行婚礼,恕我未能送上一份大礼。”然后笑问:“嫂嫂,长得漂亮?妖娆吧?”
梁思成另一只手拍打着张学良的手,笑道:“你见过的!”
“至少今日未见吧。一日未见,如隔三秋也。”张学良想起林徽因的婚事,尽管话语轻松,却掩藏着他内心的涟漪。林徽因最终嫁给了梁思成,令无数男子心中默默感伤。
传闻中,张学良只看过林徽因的照片,便被她淡雅的美深深吸引。与民国那些浓妆艳抹的女子相比,林徽因显得格外清新。
“嫂嫂一路劳顿,应多多休息。”张学良的关心似乎并非单纯出于对梁思诚的关心,更多的是对林徽因的关注,“嫂嫂现在在哪儿?”
“她是个家庭主妇,没那么娇惯。”梁思诚谦虚地回答,口气中透着对妻子的宠溺。
“没有人把她当成主妇,嫂子留在家里也让人放心?”张学良问道,眼中闪过一丝调侃。
林徽因不仅是诗人、作家,还是建筑师。十六岁留学欧洲时,她邂逅了徐志摩,虽然徐志摩已有人室,但她依然控制住了爱火,心中对他的印记难以磨灭。
林徽因与梁思诚的相识与相知,仿佛是命中注定,最终她选择了移情别恋。并一起来到了东北大学。
“梁兄,您作为建筑系主任,不妨让嫂嫂与靖尧一起教授美学,顺便再当个家庭教师如何?”张学良拍了拍梁思诚的手,脸上带着鼓励的笑容。
梁思诚在东北大学的经历颇为了解,此次前来不仅应父命,更是心中对张学良的敬佩。他细细品味张学良的话,似乎察觉到其中的深意。
“张兄,你的意思我明白。”梁思诚微微一笑,松开了握着张学良的手,接着他推荐了一大堆民国才女:“陆小曼以多才多艺、嗓音甜美而闻名,身材苗条、衣着前卫,是交际场上的明星,素有‘南唐北陆’之称。去年她在上海还与唐瑛同台演出,真是两道不同的风景。”
梁思成看张学良对这个话题颇感兴趣,又说:“还有潘玉良,她的画作从妓妾身世到一代画魂,颇具传奇色彩。与她齐名的还有唐蕴玉、关紫兰、方君璧,以及着名学者蔡元培的女儿蔡威廉,还有丘堤、陆小曼的徒弟刘海栗等。”梁思诚一口气说出一串女子名字,言辞间流露出对她们的欣赏。
“书法界的有吗?”张学良淡淡地问,似乎对这些女性艺术家的成就颇感兴趣。
梁思成听着,听着,想起张学良的婚恋,他娶了于凤至和谷瑞玉,还爱上了赵一荻,于是生气地说道:“吃着碗里的,却又看着锅里的。如今,你是少帅,好多事要做呢!”
“思成兄,误会了!”张学良说:“我让你推荐的才女,是为了东北大学选教师。东北大学的金凤凰就应该鹤立鸡群哩!”
梁思诚思索了片刻,继续介绍:“美女书法家更是层出不穷,有‘邓篆冯隶’之称的冯文凤、与秋瑾并称‘女子双侠’的吕碧城、受康有为书法影响深远的萧娴,还有‘秦风汉骨’的游寿、内外齐美的庄闲,以及书风苍劲古朴的张默君。”
靖尧见两人聊得兴致盎然,打趣道:“这些才貌双全的女性中,有的是嫂嫂,有的是大姐,还有的是小妹。若能得其一二,一生足矣。看上哪一个,我帮你撮合。”他的话语中充满了笑意,但深知张学良对林徽因的情感,心中亦不免一紧。
佛门圣地,玩笑不得。从张学良的眼神中,靖尧看得出张学良并不只是玩笑。作为常光顾烟花场和舞厅的公子哥儿,他自然是中意于林徽因这样才貌双全的大家闺秀。
“这位就是梁其超的公子——梁思诚!”张学良向王至诚介绍,“他与我们同岁,小时候一起玩耍过。如今,他不仅是历史学家、教育家,还是建筑师。在东北大学,他将创建中国第一个建筑学系,成为现代建筑之父。”
王至诚与梁思诚谋面不多,记忆最深的是在张学良十八岁成人礼的宴会上,冯德麟、梁其超等赫赫有名的人物也在场。爷爷送给张学良一幅《兰亭序》,张作霖喜出望外,提议让王至诚与张学良、梁思诚、冯庸拜把子并传授《兰亭序》。
“教教可以,但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不要说我是他们的先生;孩子们要好我幸福,但至诚不能拜把子。”爷爷生于山东沂、沭河畔的农村,深知自家地位,选了一个折中的办法。
“那就有劳王兄了!”冯庸双手施礼,脸上带着笑意。
“今日兄弟重逢,来张纪念吧。”梁思诚提议。
南造云子走了过来,目光落在梁思诚的相机上,笑道:“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她看梁思诚没有搭理她,转而朝王至诚说,“我们也跟王先生学书法吧。那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王先生还是亲手教教小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