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黄昏的微光映照在顾顺章的脸庞上,他站在工人纠察队的总部,透过窗户凝视着外面逐渐暗沉的天空。心头的预感愈发强烈,仿佛有一场风暴即将降临。他的眉头紧锁,嘴角微微抽动,显得格外不安。
“王元殊,你可一定要小心。”顾顺章的声音沉稳而低沉,犹如一声警钟在耳边敲响。
王至诚面带自信的微笑,目光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顾队长,您放心。我与青洪帮的流氓们打交道多年,绝对不会让他们看轻我。”
顾顺章深吸一口气,心中却依然无法平静。杜月笙的反复无常让他对这场宴会充满了警惕。“敌人邀请的是汪寿华。既然也邀请你去,不过让你做个证明。我们本来安排汪寿华带上一排人去,可是他拒绝了。你这一去要摸清敌人的底细,你要提前闯入杜公馆,破坏宴会。不管汪寿华出现任何情况,你必须无条件赶回龙华寺。免得引起敌特的怀疑。”他再次提醒,语气中透着一丝焦虑。
王至诚微微一笑,眼神坚定得不可动摇:“为了你们共字号以及所领导的工人阶级的利益,我宁愿牺牲一切。”
王至诚以一个记者的身份前往,至少敌人不敢那么嚣张随意逮捕汪寿华。随着王至诚的离去,顾顺章的心中始终悬着一块石头。他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脑海中不断回放着他与汪寿华、王至诚的对话。他知道,汪寿华的决心和王至诚的勇气,都不能掩盖这次行动的危险性。
王至诚的身影在熙熙攘攘的街道上闪现,周围是灯红酒绿的繁华,然而他的心中却涌动着一股紧迫感。每一步都似乎在预示着他即将踏入的险境。他身着深色长袍,步伐坚定,然而内心却暗潮汹涌。
“务必在华格臬路杜宅附近等我。”汪寿华对李泊之叮嘱道,语气中透出不容置疑的冷静。“如果两小时我还没有出来,就立即报告党组织。”
李泊之点了点头,虽然心中隐隐有些不安,但他知道汪寿华的决心是无可动摇的。
等汪寿华给李泊之安排任务的时候,王至诚带着照相机提前走进了杜宅,宴会厅里灯火辉煌,气氛热烈,令人感到一股压迫感。杜月笙早已在门口恭候,带着温和却又隐隐透出的阴险微笑。他的目光如鹰隼般锐利,仿佛在审视着每一个踏入他领地的人。
“王记者,没想到您早到了!”他的声音柔和,却如同一把锋利的刀,划破了宴会的热烈。
“杜公设这儿规格的酒宴,您是蒋司令清党的功臣,我作为记者自然要登门采访。”王至诚微微颔首,内心却如翻腾的海浪。他四下打量,宴会厅里装饰华丽,落地窗外是修剪整齐的草坪,然而这美丽的表象下,似乎隐藏着暗流汹涌。他的心中不由得警觉起来。
酒宴开始,汪寿华还没有来,在座的客人不知道杜月笙宴会的阴谋,所以气氛不减往日的热烈。王至诚手握酒杯,微微抿了一口,酒香四溢,却无法掩盖他内心的紧张。他四下打量,发现围坐的都是上海的权贵,面上的笑容却让他感到一阵寒意。
就在这时,杜月笙站起身,举杯说道:“为国家的未来,为我们共同的利益,干杯!”王至诚手按快门,目光闪烁,似乎从中捕捉到不安的信号。
耳边传来轻声细语,掺杂着低低的笑声,王至诚竖起耳朵,隐隐约约听见“工人纠察队”、“政变”等关键词。他的心猛然一沉,原来他们的阴谋竟已在酒席中开始显露。
宴会进行到一半,王至诚的心中愈发紧绷,杜月笙绝非善类,而眼前的这些权贵们更像是狡兔三窟,一个个暗藏着杀机。尽管他努力让自己显得从容,但内心的警报已然拉响。
在杜月笙微微侧身时,王至诚与一位面容冷峻的男子目光相遇,那人微微一笑,却让王至诚感到一阵寒意刺骨。正当他想要进一步了解情况时,宴会的气氛因杜月笙的再次发言而发生了变化。
“大家,今晚不仅是为了庆祝,也是为了更重要的事情。”杜月笙的话音沉重,仿佛在酝酿着更加险恶的计划。
王至诚的心中警觉加剧。他的直觉告诉他,这个晚宴背后隐藏的阴谋比他想象的更加复杂与危险。就在他思索间,杜月笙的目光再次锁定在他身上,似乎已经看穿了他的想法。
宴会结束时,王至诚以为汪寿华不可能赴宴了,就试图着离开,却被杜月笙和他的手下围住。气氛骤然紧张,像是一张无形的网将他死死包围。杜月笙的嘴角勾起一抹阴险的微笑:“王记者,今天的酒宴就是几位朋友们聚聚,随便聊一些关心党国和中国民族的大事。不管是谁,只要做出有违党国之事,杜某自当奋勇护国。”
“对未来的发展,我们会关注的。”王至诚冷静地回应,努力挤开人群,然而对方却死死将他围住。他的心中急速跳动,感受到了一种无形的压迫。
“只要你愿意合作,或许我们能帮助你完成更大的事业。”杜月笙微微一笑,语气中透着阴险的诱惑,说道:“怎么样,我们向来尊孙孙先生的‘联俄、联共、辅助农工’的政策,是汪寿华、赵世炎等不守规矩,发动上海工人运动。现在我们请他们来谈合作,不敢来了!看他们多么没有诚意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