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城河畔的灯会热闹非凡,各种叫卖声、嬉笑声、丝竹管弦之声不绝于耳,汇成了一首中秋佳节的欢乐颂歌。陆府一行人在家丁的护卫下,随着熙熙攘攘的人流缓缓前行,欣赏着两岸琳琅满目的花灯。
陆微澜手中那盏几何镂空的竹篾夜明珠灯笼无疑是全场最吸睛的存在。它那独特的设计和柔和的光芒,在一众传统灯笼中显得格外突出,引来了无数惊奇和艳羡的目光。不少年轻的公子小姐们,都忍不住对着陆微澜指指点点,窃窃私语,猜测这位提着奇特灯笼的素雅女子是何方神圣。
陆微澜对此早已习以为常,只是浅笑着与身旁的弟妹们说笑着,时不时指点他们看一些造型有趣的花灯。她那几个年幼的弟妹,手中拿着她给的荧光竹管,在人群中一蹦一跳,格外显眼,也引来了不少孩童羡慕的目光。
走着走着,便来到了一处悬挂着各色灯谜的摊位前。这里聚集了不少文人雅士和自诩有些才学的公子小姐,正对着那些灯谜冥思苦想,或高谈阔论。
“哎,这个灯谜可真是难住了我!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打一字,这到底是什么字呢?”一位穿着儒衫的书生抓耳挠腮,苦思不解。
“兄台莫急,待小弟我来猜上一猜!”旁边一位锦衣公子摇着折扇,故作高深地道。
陆微澜对这些古奥的灯谜兴趣不大,她觉得这些灯谜大多是些文字游戏,有些甚至还带着些生僻的典故,猜起来颇为费脑。在她看来,远不如现代那些脑筋急转弯来得有趣。
就在这时,人群中突然传来一阵小小的骚动。
“快看!是苏公子!”
“还有慕容修撰也来了!”
只见两位气度不凡的年轻公子,在一众友人的簇拥下,也来到了这灯谜摊前。
当先一人,正是礼部尚书家的公子苏文宇。他今日依旧是一身月白色锦袍,手持一柄象牙骨的折扇,温文尔雅,风度翩翩。
另一位,则是新科探花,翰林院修撰慕容瑾。他穿着一身略显朴素的青色儒衫,神情依旧是那般清冷孤傲,但那双深邃的眸子里,却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这两人一出现,立刻便吸引了在场所有人的目光,尤其是那些怀春的少女们,更是忍不住芳心暗许,偷偷用眼角余光打量着他们。
陆微澜也没想到会在这里遇到他们。她微微一笑,对身旁的陆仁和王氏道:“父亲,母亲,是苏公子和慕容修撰。”
陆仁和王氏也认出了这两位京城中有名的青年才俊,连忙上前打招呼。
“苏贤侄,慕容贤侄,别来无恙啊!没想到会在此处巧遇。”陆仁笑着拱手道。
苏文宇和慕容瑾也连忙回礼。
“陆伯父安好。”苏文宇温和地道,“今日中秋佳节,我等也是出来凑个热闹,赏赏花灯,猜猜灯谜,不想竟能在此处遇到陆伯父和陆家各位,当真是巧得很。”
慕容瑾也微微颔首,算是打了招呼,目光却不经意地在陆微澜身上停留了片刻,尤其是对她手中那盏奇特的灯笼,多看了几眼。
“是啊是啊,巧得很!”王氏也满面堆笑地应酬着,心中却在暗暗盘算,这两个年轻才俊,无论是家世还是才学,都是一等一的好,若是能与陆府结亲……她不由得偷偷看了一眼身旁的陆微雨和陆微澜,心思活络起来。
就在这时,那灯谜摊主见来了两位大人物,连忙高声道:“苏公子,慕容大人,您二位都是满腹经纶的才子,不如也来猜几个灯谜,为我们这小小的灯谜摊增添几分光彩如何?”
苏文宇和慕容瑾相视一笑,倒也没有推辞。他们本就是为此而来。
于是,两人便开始在那些灯谜前驻足观看,不时低声交谈几句。苏文宇温文尔雅,从容不迫;慕容瑾则目光锐利,一针见血。两人配合默契,很快便猜中了好几个难度颇高的灯谜,引来了围观群众的阵阵喝彩。
“不愧是苏公子和慕容大人!果然是才思敏捷,学富五车啊!”
“是啊是啊!这两个灯谜我可是想了半天都没想出来,他们竟然片刻之间便猜中了!”
李嫣然和周芷兰这两位自诩京城才女的贵女,此时也在人群之中。她们看着苏文宇和慕容瑾大出风头,心中既是羡慕又是嫉妒。尤其是当她们看到苏文宇和慕容瑾的目光不时瞟向站在不远处的陆微澜时,更是气不打一处来。
“哼,不过是些雕虫小技罢了!有什么了不起的!”李嫣然酸溜溜地嘀咕道。
周芷兰则依旧是那副清高的模样,只是眼神中也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失落。她虽然也猜中了一两个灯谜,但与苏文宇和慕容瑾的表现比起来,实在是相形见绌。
陆微澜对这些灯谜之争兴趣缺缺,她只是安静地站在一旁,看着苏文宇和慕容瑾表演。她不得不承认,这两个男人,认真思考问题的样子,确实是挺有魅力的。
就在这时,一个灯谜摊主又挂出了一个新的灯谜,那谜面写的是:“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南洋,十字对十字,太阳对月亮。”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