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站在营地高处,望着远方灯火通明的京城,心中一片清明。
风暴,还未过去。
回到宫中已有数日,朝堂之上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汹涌。朱元璋虽未再提及瘟疫之事,但我能感觉到他的目光时常落在我身上,似有试探,又似在衡量什么。而李淑妃依旧端坐东宫,神色淡然,仿佛那场风波从未波及她分毫。可我知道,她的爪牙仍在暗中活动,青云社的残余势力也并未真正瓦解。
如今,更棘手的事情来了——皇位更迭之议悄然兴起。
太子朱标年事已高,身体却日渐衰弱,宫中早已有人开始揣测谁会是下一任储君。朱棣、朱橚、朱棡几位皇子皆有野心,各自拉拢大臣,培植亲信。马皇后自然不甘寂寞,她虽年迈,却仍握有极大的后宫话语权。而我,作为朱元璋最宠爱的贵妃,也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娘娘。”小英轻声唤我,“方才奴婢听到几个宫女私下议论,说马皇后已经派人与户部尚书密谈,似乎是在商议扶持某位皇子继位的事。”
我微微颔首,没有说话。
宫中流言一向真假难辨,但这次不同。自从青云社被牵扯出来之后,我已经察觉到一股更为庞大的势力正在蠢蠢欲动。他们不急于出手,却在幕后布局,等待最佳时机。
“让小贵子继续盯着。”我低声吩咐,“另外,查一查最近有哪些官员频繁出入东宫和马皇后寝殿。”
“是。”小英应声而去。
夜色渐深,我独坐偏殿,烛火摇曳。窗外传来细微的脚步声,不多时,小贵子闪身进来,脸上带着几分凝重。
“娘娘,属下打听到,马皇后已经在密谋支持燕王朱棣为储君。”他压低声音道,“而且,她似乎得到了一些朝中老臣的支持,尤其是李善长那边,已经有动作了。”
我心头微震。
李善长?那个曾被誉为“萧何”的开国重臣,虽然因胡惟庸案被牵连,但根基仍在,影响力不可小觑。若他真要插手储位之争,局势将更加复杂。
“还有呢?”我问。
小贵子犹豫了一下,才道:“属下还听说,马皇后那边有人放出话来,说娘娘您与刘伯温私交甚密,恐怕会在储君人选上插手……”
我冷笑一声,“她这是想先发制人,给我安个结党营私的罪名。”
小贵子点头,“娘娘所言极是。不过,现在宫里已经开始有人怀疑您了。”
我沉吟片刻,忽然想到一件事,“你有没有听说过一个叫‘青云社’的组织,最近是否还在活动?”
小贵子脸色一变,“回娘娘,属下查过,这个组织并没有完全消失。反而,他们在各地的分支似乎更加活跃了,尤其是在南方几省。”
我心下了然。
看来,这场储君之争,并不只是朝堂上的较量那么简单。背后,或许还有更大的棋局。
“盯紧他们。”我沉声道,“我要知道他们的每一步动作。”
小贵子领命离去后,我独自坐在殿内,思绪翻涌。朱元璋年事已高,对权力的掌控愈发谨慎。若我在这件事上稍有不慎,不仅会被马皇后抓住把柄,甚至可能引来杀身之祸。
翌日清晨,我前往御花园散心。园中花木扶疏,鸟鸣清脆,然而我却无心欣赏。正走着,忽听身后传来一阵细碎的脚步声。
“成穆贵妃。”熟悉的声音响起,我回头一看,竟是李淑妃。
她今日穿着一身素雅的浅紫色宫装,面上挂着淡淡的笑意,却让人看不透她的心思。
“见过淑妃娘娘。”我微微行礼。
李淑妃走近几步,轻声道:“这几日京城里风声颇紧,想必你也有所耳闻了吧?”
我淡淡一笑,“娘娘说的是哪件事?”
“自然是关于储君的人选。”她意味深长地看着我,“你向来聪慧,想必也知道,这事儿,不是你想避就能避开的。”
我迎着她的目光,平静地道:“娘娘说得不错。只是,我不过是个贵妃,朝政之事,岂敢妄加干涉?”
李淑妃轻轻一笑,语气却多了几分冷意,“可有些人,未必这么想。”
她顿了顿,又道:“马皇后已经召集了几位老臣,准备在早朝上提出立燕王为储君的事。你猜,他们会怎么对付你?”
我心中一凛,面上却不露分毫,“娘娘此言何意?”
李淑妃缓缓靠近,压低声音道:“他们会说,你与刘伯温联手,意图左右储君人选。到时候,陛下即便宠你,也不得不做出选择。”
她说完便转身离去,裙裾飘动间,留下一抹若有若无的香气。
我站在原地,良久未动。
原来,她们早已布好了局。
回到寝宫后,我立刻召见小贵子和小英。
“从今日起,宫中一切风吹草动都要第一时间告诉我。”我下令道,“另外,我要你们去查一个人。”
“谁?”小贵子问。
“李善长。”我缓缓吐出这个名字,“我要知道他最近都见过哪些人,说过哪些话。”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