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起身走向窗边,望向远处东宫方向,嘴角扬起一抹冷笑。
“真正的戏,才刚刚开始。”
---
寝宫里,小贵子坐在我对面,眉头拧成疙瘩。
“娘娘,咱们扳回一局,但马皇后不会善罢甘休。”
我点头,手指轻轻摩挲杯沿:“她越急,越容易露破绽。”
我站起身,从案上拿起一封信,眼神坚定:“从现在开始,主动出击。”
他怔了怔:“娘娘的意思是……”
我抬头看他,目光如炬:“让她知道,这一局,不是她一个人说了算。”
窗外雪渐止,天边泛出一线微光。
但我知道,风暴还在后面。
突然,一阵急促脚步声打破了寂静。
“娘娘!”一名宫女冲进来,脸色煞白,“不好了,坤宁宫那边……马皇后晕倒了!”
我心头一震,迅速整衣出门。
一路上思绪翻涌:她是真病,还是设局?
赶到坤宁宫时,宫女们哭成一团。马皇后躺在榻上,面色苍白,气息微弱。
太医诊完,擦着汗说:“皇后娘娘急火攻心,加上长期劳累,才会晕厥。并无大碍,需调养。”
可我心中疑惑更深。她一向身体康健,怎会突然倒下?
小莲凑过来低声说:“娘娘晕倒前,收到一封匿名信,情绪激动。”
我皱眉:“信呢?”
“烧了。”
我沉默片刻,回头对小莲说:“你照顾好她,有事即刻来报。”
离开坤宁宫后,我陷入深思。
马皇后晕倒,或许正是局势转折的关键。
我立刻召集陈矩和小贵子:“继续查那封信的来源。盯紧坤宁宫一举一动。”
两人领命而去。
接下来几天,表面平静,实则暗潮汹涌。
马皇后虽卧病,仍在通过小莲操控坤宁宫。我则加强宫中管控,同时搜集她的罪证。
傍晚,小贵子匆匆来报:“娘娘,马皇后派小莲联络了几位大臣,似在谋划什么。”
我心头一紧:“继续监视。”
陈矩也回来了,神色兴奋:“娘娘,匿名信的来源找到了。是坤宁宫一个宫女送的,据她说是在御花园假山后接到的。”
“幕后是谁?”我追问。
“尚不清楚,但我已安排人在假山附近搜查。”
我点头:“继续查。”
随着线索浮出水面,真相逐渐清晰——马皇后勾结的几位大臣,皆是前朝旧臣,不满新政,欲借她之力复辟旧制。
我意识到,这不是单纯的后宫之争,而是朝堂新旧势力的较量。
我连夜写密信呈给朱元璋,附上证据。
次日早朝,朱元璋震怒,当场革职查办几位大臣。马皇后得知后病情加重,再度卧床不起。
风波暂平,但我知道,斗争远未结束。
---
某日,太子来访,神情凝重。
“母妃,朝中有人提议立储,父皇犹豫未决。”
我心中一凛:“你有何打算?”
他沉思片刻:“我不想国家内乱,但也不能让马皇后得逞。”
我点头:“密切关注动向,随时告知。”
不久后,朝会召开。两派大臣争论不休,马皇后竟强撑病体闯入大殿,为己子争取储君之位。
我亦到场,当庭力挺太子。
“太子仁厚,多年随驾听政,具备治国之能。”我直视朱元璋,“立储当以国为重,非私欲。”
马皇后冷笑:“贵妃莫恃宠生骄,立储岂是儿戏?”
我目光冷冽:“皇后娘娘,我所言不过事实。”
朱元璋沉默良久,终未决断。
朝会无果,矛盾加剧。
数日后,太子遇刺,幸侍卫及时发现,未酿大祸。
我怒极,命陈矩彻查。
真相揭露:马皇后买通侍卫,意图暗杀太子。
朱元璋震怒,下令将马皇后打入冷宫,党羽尽数清除。
至此,这场斗争告一段落。
---
边疆战事突起,敌军屡犯边境。朱元璋忧心忡忡,朝议纷争不断。
我举荐李将军,朱元璋采纳,战局逆转。
李将军率军出征,连战连胜,边患得以遏制。
朱元璋欣慰:“贵妃贤内助。”
我淡笑:“皆将士之功。”
宴会庆功,我却难掩忧虑。
马皇后虽亡,其势未尽。朝廷仍存隐患。
果然,小贵子来报:“娘娘,马皇后在冷宫暴毙,死因不明。”
我皱眉:“查。”
经查验,她饮食中有毒,显系人为。
我追查匿名信来源,最终锁定一位与马皇后素有嫌隙的大臣。
证据确凿,朱元璋震怒,处斩主谋,余党肃清。
风波再平,后宫恢复秩序。
---
某日,太子突染重疾,命悬一线。
太医束手无策,唯见他身上斑点浮现,脉象紊乱。
我忆起古籍所载“噬魂散”,当即动身前往深山寻医。
历尽艰险,终访得云鹤道长。他愿配解药,唯缺千年灵芝。
我亲自带队北上雪山,历经生死,采得灵芝归来。
太子服药后渐愈,感激万分:“母妃救命之恩,儿永不忘。”
我轻抚他肩:“你是国之未来,须珍重自身。”
此后,我辅佐太子理政,推行新政,百姓安居,百业兴盛。
然而,暗流从未真正平息。
我知,前路仍艰,但我已无所畏惧。
喜欢穿越大明宫,成重八最宠皇妃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穿越大明宫,成重八最宠皇妃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