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贵子冲进殿内时,我正站在窗前望着外头的夜色。他满脸惊慌,喘着气说:“娘娘!不好了!汤和府中昨夜密谈的内容被人截获,其中牵涉东宫太子朱标!”
我心头一震,但面上不动声色。
“具体是什么内容?”我问。
“据说……李善长与汤和密谋拥立新君。”小贵子压低声音,“他们认为陛下年事已高,若不早做打算,恐怕将来朝局动荡。”
我冷笑一声:“就凭他们?”
“可问题是……”小贵子迟疑了一下,“那封密信上,确实提到了太子朱标的名字。”
我沉思片刻,心中已有计较。
朱标是朱元璋最宠爱的嫡长子,素来稳重贤德,深受群臣敬重。若真有人打着他的名义行事,那便不是单纯的权臣争斗,而是真正意义上的政变。
我必须尽快做出反应。
“此事不可轻举妄动。”我对小贵子道,“你立刻去查,这封密信是从何处流出,又是谁送来的。”
小贵子点头应命,转身离去。
我坐回案前,思绪翻涌。
刘伯温那句“小心东宫”,果然并非虚言。
---
次日清晨,我召见刘伯温。
他接到传召后并未推辞,很快便入宫而来。
偏殿之中,我命人上了茶,待侍女退下后,才缓缓开口:“先生昨日派人送来一封短笺,只说‘小心东宫’四字,不知是否有所指?”
刘伯温神色不变,端起茶盏轻啜一口,淡淡道:“娘娘聪明过人,想必已有所察觉。”
“我是有所猜测。”我盯着他,“但我更想知道,您为何要提醒我?”
他放下茶盏,目光深邃:“娘娘可知,自您入宫以来,多少双眼睛在暗中注视着您?”
我微微一笑:“自然知道。”
“那么您也该明白。”他缓缓道,“有些人,并不想看到您继续站在这里。”
我心中一凛。
这是在暗示——有人已经将我视为威胁。
“所以您今日前来,是为了什么?”我问。
他看着我,忽然笑了:“娘娘既然有此一问,不如我们坦诚相谈。”
我点头:“请讲。”
他沉吟片刻,道:“李善长与汤和的举动,不过是冰山一角。真正的风暴,还未开始。”
我静静听着。
“东宫虽表面平静,实则早已暗流汹涌。”他继续道,“太子朱标为人宽厚,却未必能掌控全局。而今陛下年迈,储位之争,已在所难免。”
我盯着他:“您的意思是,有人想借机扶植新君?”
“正是如此。”他说,“而这背后,还有更深的棋局。”
我心中一动:“王振?”
刘伯温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恢复平静。
“娘娘果然非同寻常。”他缓缓点头,“不错,王振此人,虽未显山露水,但他已悄然布局。若无意外,未来数年,他将成为朝堂之上不可忽视的力量。”
我沉默良久,终于开口:“那么,您呢?”
他微微一笑:“臣不过是一介书生,何谈立场?”
“先生不必谦逊。”我直视他,“您既知局势复杂,又为何要提醒我?难道只是出于善意?”
他轻轻摇头:“娘娘聪明绝顶,何必明知故问?”
我看着他,心中已有答案。
他是在试探我。
也是在衡量我的价值。
我端起茶盏,轻轻吹去浮沫,缓缓道:“若您愿意相助,我可以许诺,将来共享权势。”
他看着我,眼中浮现一抹笑意。
“娘娘自可高飞。”他缓缓道,“唯望莫忘初心。”
我心头一震。
这句话,似有千钧之重。
他并未直接答应,但却给出了某种承诺。
我放下茶盏,微微一笑:“多谢先生。”
他起身拱手:“臣告退。”
我看着他离去的背影,心中已有决断。
这一局,我已经踏出第一步。
---
回到寝宫后,我立刻召见小英。
“查得如何?”我问。
她低声禀报:“奴婢已查明,那封密信是从小莲旧部手中流出,似乎是有人故意放出来的。”
“故意放出?”我皱眉。
“是的。”她说,“而且送信之人,身份不明,只留下一个令牌。”
她递上一枚铜制令牌,上面刻着一个“王”字。
我心头一跳。
王振。
果然是他在背后操控一切。
“娘娘,我们要怎么办?”小英问。
我沉思片刻,缓缓道:“先按兵不动。”
“可是……”她有些担忧,“若是让朱元璋得知此事,恐怕会怀疑太子。”
“不会。”我冷冷一笑,“这封信来得太巧,朱元璋未必会相信。”
“您的意思是……”
“这是一场试探。”我说,“试探我,也试探刘伯温。”
她恍然大悟。
我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远处的宫墙。
这场博弈,才刚刚开始。
---
数日后,我收到一封密信。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