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沈雅琴被请上台时,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这位七旬老人挺直腰板,声音清晰而有力:"轱辘走之前最惦记三件事:一是合作社要持续发展,二是乡亲们要共同富裕,三是李青的梨膏糖配方要代代相传。今天,我可以告诉他,这三件事我们都做到了!"
掌声经久不息。在众人的见证下,王轱辘铜像正式揭幕,新产品"轱辘牌"梨膏糖也同时发布。这种高端产品采用了最传统的熬制工艺,包装上印着王轱辘摇着轮椅在梨园中巡视的剪影。
仪式结束后,沈雅琴独自推着轮椅来到老梨园。这里现在已经成为"传统梨文化保护基地",那几棵最老的梨树被精心保护起来,树下立着解说牌,讲述着青山村和王轱辘的故事。
她在李青亲手栽种的那棵梨树下停住,从轮椅上取下一篮新鲜梨膏糖,轻轻放在树根处。
"轱辘,李青,你们看到了吗?"沈雅琴轻声说,"咱们的梨膏糖卖到国外去了,咱们的孩子都有出息了,咱们青山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一阵风吹过,梨树叶沙沙作响,几片黄叶打着旋儿飘落。沈雅琴仿佛听到了熟悉的应答,脸上浮现出欣慰的笑容。
夕阳西下时,沈雅琴回到了合作社。广场上的庆祝活动还在继续,铜像前摆满了鲜花和梨子。她看到王青山和王思远正认真地给来访的客人讲解太爷爷的故事,两个孩子眼中的骄傲与崇敬让她心头一热。
梨生走过来,搀扶着她:"姥姥,累了吧?我送您回去休息。"
"不累。"沈雅琴摇摇头,"我再看看。轱辘要是知道合作社现在这么红火,不知该多高兴呢。"
夜幕降临,合作社的彩灯亮了起来。新建的音乐喷泉开始表演,水柱随着旋律起伏,在灯光映照下变幻出绚丽色彩。沈雅琴站在铜像旁,看着眼前热闹的景象,恍惚间仿佛看到王轱辘就坐在轮椅上,面带微笑地注视着这一切。
是啊,这个倔强的"轱辘杆子"用他残缺的身体,滚出了一条康庄大道。从一穷二白到产业兴旺,从默默无闻到声名远播,从个人奋斗到共同富裕...他的一生,就像青山村的梨树,深深扎根在这片土地,最终结出了甜美的果实。
晚风轻拂,带来阵阵梨香。沈雅琴知道,这是王轱辘留给青山村最好的礼物——不仅是丰厚的物质财富,更是一种永不服输的精神,一种代代相传的信念。这种精神和信念,必将如同那漫山遍野的梨树,年年开花,岁岁结果,生生不息。
喜欢轱辘杆子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轱辘杆子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