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的霞光漫过回水河时,汐星画的“海”字又向外伸了半寸。新延伸的笔画里,星尘与河沙混得更匀了,连最精密的仪器都分不清彼此,像两个家园的浪涛在悄悄拉手,把字的疆界拓得更宽。望海星的全息投影里,星汐正踮着脚在晶体海滩上补画对应的笔画,两个星球的“海”字在晨光里遥遥呼应,像张向宇宙展开的请柬。
“宇宙全家福”计划启动这天,回水河的礁石旁摆满了奇奇怪怪的“颜料”:火星的赤铁矿粉末、木星环的冰晶颗粒、甚至还有从遥远星云带回的紫色尘埃。孩子们要用这些材料,给“海”字添上新的笔画——每个孩子负责一个星系的颜色,画完后,这些颜料会自动与星尘、河沙融合,让“海”字带着整个宇宙的气息。
汐星负责的是仙女座星系的蓝色颜料。当她把颜料泼向“海”字的捺画,整段笔画突然亮起蓝光,光里浮出无数个旋转的星系,每个星系旁都有个小小的“在”字。“是仙女座的生命在回应!”天文台上的研究员激动地大喊,“他们看懂了我们的请柬!”与此同时,望海星的晶体海滩上,星汐画的壁画也同步亮起,两个星球的光在星际间连成线,像给宇宙系了条蓝丝带。
“听潮七号”的任务舱里,装着台特殊的“字宙打印机”。这台机器能把“海”字的分子结构转化成信号,打印到任何有液态水的星球上。当飞船掠过一颗新发现的宜居行星,打印机启动的瞬间,行星的海洋里立刻浮现出巨大的“海”字,字的边缘自动生成了与地球、望海星相似的波浪纹,像这颗星球在说“我早就等在这里了”。
三年后,汐星收到了来自仙女座的“回信”。那是段用光波编码的影像:蓝色皮肤的外星人在水晶般的河里划船,船上飘着的旗帜,竟是简化的铜鱼符图案。影像的最后,外星人举起块石碑,上面刻着三个符号——经破译,正是“我”“在”“家”,连起来就是“我在家”,与地球的“我在”形成温柔的应答。
回水河博物馆的新馆,特意留了面“宇宙墙”。墙上嵌着来自各个星球的“水信”:仙女座的水晶片、火星的赤铁矿刻字、木星的冰晶留言,最中央是回水河的汉代陶片与望海星的晶体书,所有信物的光晕在墙上汇成个巨大的“家”字。馆长说,这面墙会一直延伸下去,直到宇宙的每个角落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砖。
这天傍晚,双河学校的孩子们在礁石旁举办“跨星篝火晚会”。火堆是用回水河的枯枝与望海星的可燃晶体点燃的,火焰一半是温暖的橙,一半是清凉的蓝。孩子们围着篝火唱歌,歌词是用宇宙通用语写的:“星是天上的沙,沙是地上的星,我们手拉手,都是一家人。”歌声传到天文台上,射电望远镜突然捕捉到段新的信号,来自更远的星系,旋律竟与孩子们唱的歌完全一致。
汐星站在礁石上,看着“海”字的笔画还在慢慢生长。最新的检测显示,字的分子结构里,已经包含了七个星系的生命信息,像串用“我在”串起来的项链。她突然明白,这个“海”字从来不是静止的,它是活的,会呼吸,会生长,会带着所有家园的气息,在宇宙里慢慢铺展,直到每个星球的浪涛里,都能看见熟悉的笔画。
望海星的星汐发来消息,说她们的“海”字也长大了,笔画已经绕着晶体海滩转了一圈。两个女孩约定,等下次宇宙同步日,就同时在各自的“海”字中心埋下新的“跨星胶囊”,里面装着更年轻的孩子画的宇宙图。“要让更小的芽知道,宇宙很大,但到处都是家。”星汐的声音带着笑,透过全息投影传来,像在望海星的浪涛里打了个滚。
黎明再次到来时,汐星画的“海”字已经大到能被卫星拍到。从太空俯瞰,回水河的入海口像枚蓝色的印章,盖在地球的皮肤上,而望海星的“海”字像枚紫色的印章,两颗印章在宇宙里遥遥相对,中间用无数个发光的“我在”连接,像幅正在不断添笔的全家福。
汐星知道,这幅画永远不会完工。就像回水河的水永远在流,望海星的星潮永远在涌,宇宙的每个角落,总会有新的“海”字在晨光里生长,总会有新的“我在”在浪涛里应答。而她和星汐要做的,就是带着更多的孩子,继续给“海”字添上新的笔画,让那句“我们都在”的歌声,在宇宙的每个家园里,永远回荡。
喜欢幽谷怨灵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幽谷怨灵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