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咚、咚。
刘好仃停下了笔,台灯的光圈里,纸上的“复查计划”四个字被他的影子拉得老长。他抬头看了眼墙上的挂钟,已经晚上九点多了。
门外那阵急促的脚步声和敲门声让阿芳也从文件堆里抬起头来,她看了眼刘好仃,后者点点头:“进来。”
门开了,小林探进半个身子,脸上还带着没擦干净的机油:“刘哥,你找我?”
“不是我找你。”刘好仃合上笔记本,“是你该来了。”
小林愣了一下,随即讪笑着走进来:“刚把打磨区的机器检查完,轴承确实松了,设备科那边说……”
“他们说什么不重要。”刘好仃打断他,“重要的是明天开始,我们要动真格的了。”
第二天一早,阳光还没完全爬上窗台,阿芳和小林已经坐在会议室里,桌上摊着十几份不同颜色的表格。
“这些是昨天整理出来的隐患清单?”小林翻着一份红色封面的文件。
“对。”阿芳点头,“配电房十三处,切割区七处,打磨区五处,还有其他几个区域加起来也有二十多个问题。”
“这么多?”小林皱眉,“咱们人手够吗?”
“人手不够,脑子要够。”刘好仃推门进来,手里拎着三杯豆浆,“今天先把优先级定下来。”
他坐下后,翻开自己的笔记本,目光扫过两人:“配电房的问题最严重,必须排第一。其次是切割区的手套问题和打磨区的设备老化。”
“那生产部那边怎么办?”阿芳问,“他们还在抢手套的事。”
“先让他们领备用的,流程的事我来处理。”刘好仃喝了一口豆浆,“你们现在的任务是把这些隐患按‘紧急’‘重要’分类,然后排出整改顺序。”
小林低头开始标注,忽然指着一页说:“刘哥,这上面写配电房的线路图都二十年了,跟现在的实际布局差挺多的。”
刘好仃接过那张旧图纸,眼神在那些模糊的线条上停留了几秒,轻轻点了点头,把它夹进了自己的笔记本。
上午十点,会议室再次坐满了人。
厂长坐在主位,安全科、生产部、设备科、采购科的负责人都到了。气氛比前几天轻松不了多少,尤其是老王,依旧靠在椅背上,一副爱听不听的样子。
刘好仃站在投影幕布前,背后是一张张现场拍的照片。
“各位,这是上周我们发现的安全隐患。”他点开第一张照片,画面里是配电房门口杂乱堆放的工具箱,“这里离高压电只有两米,一旦发生意外,后果不堪设想。”
他继续往下翻,一张张照片展示出切割区无防护作业、打磨区噪音超标、库房物料堆放混乱等问题。
“这些问题,有些看起来不大,但每一项都可能引发事故。”刘好仃的声音平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我知道大家最近都在忙节能项目,但安全不是额外任务,而是基本前提。”他说,“如果我们连员工的基本安全都保障不了,谈什么效率、产量?”
会议室里安静了下来,连平时最爱插话的老王也没说话。
“接下来是整改安排。”刘好仃切换到下一页PPT,“我们把所有隐患分为三个等级:一级为紧急高危,二级为中等风险,三级为一般问题。”
他指着屏幕上的表格:“配电房列为一级,三天内完成初步整改;切割区和打磨区列为二级,一周内完成;其余区域列为三级,两周内完成。”
“责任人怎么分?”有人问。
“各区域主管负责本区域整改工作。”刘好仃点了点名字,“安全科每日跟进,每周提交进度报告。逾期未完成的,年终评优扣分。”
“刘工,”老王终于开口,“你这个安排太紧了吧?我们现在生产线压力大,哪有时间搞这些?”
“边生产边整改。”刘好仃语气平静,“不影响产量的前提下完成任务,我相信大家都能做到。”
老王哼了一声,没再说话。
会议结束后,刘好仃把阿芳和小林叫到办公室。
“刚才厂长同意了我们的方案。”刘好仃说,“接下来你们两个负责跟踪整改进度,有问题直接汇报给我。”
“刘哥,”小林犹豫了一下,“老王那边会不会故意拖着不干?”
“会。”刘好仃笑了笑,“但他不会一直拖下去。”
阿芳看着桌上的整改表,忽然问:“你是不是早就预料到他们会这样?”
“猜到一点。”刘好仃喝了口茶,“有些人做事,就怕没人盯着。”
下午两点,刘好仃一个人去了配电房。
门虚掩着,里面光线昏暗,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老旧电线的味道。他用手电筒照了照墙角的开关箱,线路像蜘蛛网一样缠在一起,有的接口甚至裸露在外。
他蹲下身,仔细看了看编号标签,又拿出那张旧图纸对照。
“这根线……应该是从总控室引过来的。”他低声自语,“如果它出了问题,整个车间都会跳闸。”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