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好仃站在厂区门口,手里握着一叠资料,目光落在那台老玻璃切割机上。它像一位年迈的老兵,还在“咔哒咔哒”地运转着,仿佛在诉说自己多年来的辛勤付出。
阳光从侧面照过来,机器的影子被拉得老长,斜斜地铺在地上,像是在提醒他:有些东西,是时候该动一动了。
阿芳走过来,递给他一瓶矿泉水:“刘哥,节能小组的名单都发下去了。”
刘好仃接过水瓶,拧开盖子喝了一口,点头道:“辛苦你了。今天下午两点,会议室集合,正式开工。”
阿芳笑了笑:“你是组长,还这么低调。”
“这不是低调,是怕他们以为我又要搞什么大动作。”刘好仃说完,自己先笑了,“其实我只是想让大家知道,节能不是口号,是能省真金白银的事。”
两人边说边往办公楼走去。楼前那棵歪脖子榕树下,小林已经抱着笔记本电脑在等了。
“早啊两位。”小林抬头一笑,“我把最近三个月的电费账单整理出来了,光生产线这块就占了七成。”
“果然。”刘好仃点头,“我们先查设备,再查流程。”
三点整,会议室里坐满了人。技术部、生产部、设备科的代表都在,还有几个一线班组长也来了。
“大家都知道,咱们厂这些年成本压力不小。”刘好仃站在投影幕布前,语气平和但有力,“上个月采购流程优化后,我们节省了将近十五万的成本。接下来的重点,就是能耗管理。”
有人低声议论,也有人皱眉。
刘好仃继续说道:“我知道有些人担心节能会影响产量,或者觉得这事儿可有可无。但我想说一句实话——如果一台二十年的电机每天多耗五度电,一年下来就是一千八百块。全厂加起来呢?”
他停顿了一下,看着众人:“这不是小钱,是我们可以省下来的利润。”
会议结束时,阿芳凑过来问:“你真打算动那些老设备?”
刘好仃望向窗外那台切割机,眼神平静:“有些事,不动不行了。”
第二天一早,节能小组开始实地排查。
小林拿着记录本走在最前面,阿芳跟在他旁边,时不时低头看数据。
“你看这个车间,凌晨两点到六点的用电量比白天还高。”小林指着一页纸,“说明设备没关,空转。”
“我去跟班组长聊聊。”阿芳点点头。
而刘好仃则带着设备主管老王,走进了配电房。
“这组电表的数据不太对劲。”他指着其中一块表,“这两天的数值明显偏高,是不是有人私接线路?”
老王皱眉:“这得查清楚,不然真是白烧钱。”
他们又去了几处关键区域,发现了不少问题:老旧电机效率低、照明灯还是传统的卤素灯、空调系统设定温度过高等等。
回办公室的路上,刘好仃忽然停下脚步,看着一个角落里的备用仓库。
“那里好像很久没人用了吧?”他问。
“嗯,里面堆的都是淘汰下来的零件。”小林答道。
“把门打开看看。”
仓库门吱呀一声推开,一股灰尘扑面而来。架子上摆着几台旧电机,型号早就淘汰了。
刘好仃蹲下来看了一眼,摇头:“这些玩意儿,怎么还不报废?”
“听说以前是李总助理亲自批的,说是‘备着以后用’。”小林低声说。
刘好仃没说话,只是站起身,拍了拍裤子上的灰。
当天晚上,节能小组开了个简短的总结会。
“现在的问题很清楚。”刘好仃在白板上写下几个关键词,“设备老化、流程混乱、意识淡薄。”
“我建议先做三件事。”阿芳开口,“第一,建立每日能耗台账;第二,组织一次全员培训;第三,更换一批最耗能的设备。”
小林补充道:“我做了个初步测算,换掉那几台老电机,半年就能收回成本。”
“那就从这开始。”刘好仃点头,“今晚回去,各自准备方案,明天上报。”
散会后,阿芳留下来帮忙整理资料。
“刘哥,你说这事……会不会有人反对?”她一边翻文件一边问。
“肯定会。”刘好仃坐在椅子上,靠在椅背上,“但只要数据摆在那儿,谁也说不出什么来。”
阿芳想了想,忽然抬起头:“那你打算怎么处理那些旧设备?”
刘好仃沉默了几秒,然后轻声道:“该报废的报废,该回收的回收。咱们不能让过去的人和事,拖累现在的厂子。”
阿芳点了点头,低头继续工作。
打印机还在嗡嗡作响,灯光映着她的侧脸,安静而专注。
几天后,第一批节能措施正式启动。
老电机被陆续更换,新的智能温控系统也开始安装。夜班排产顺序调整后,待机时间减少了一半。
然而,新设备刚装上,就有员工抱怨操作不顺手。
“这按钮怎么这么多?”一个工人站在机器前嘟囔,“原来那个多简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