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落地的瞬间,刘好仃手机震动了一下。他低头一看,是CRM系统推送的客户反馈报告摘要。
“张工五星评价,留言:‘第一次感觉被尊重。’”
他嘴角轻轻一扬,把手机塞回口袋,拉起行李箱朝出口走去。深圳的夜晚依旧闷热,机场大厅里空调开得很足,他下意识把西装外套裹紧了些。
回到办公室时,小林和阿芳还没走,正对着电脑屏幕嘀咕什么。
“刘哥你可算回来了!”阿芳抬头看见他,眼睛亮了,“数据出来了,大家都等着你分析呢。”
“数据跑得比飞机还快。”刘好仃笑着把行李箱靠墙一放,顺手拿起阿芳桌上的咖啡喝了一口,皱了皱眉,“凉了。”
“我给你热一杯。”小林立刻起身。
“不急。”刘好仃摆摆手,坐到电脑前,“先把数据导出来,咱们今晚就把‘客户关怀月’的效果盘清楚。”
阿芳把整理好的表格推过来:“整体情绪评分比上个月提升了12.6%,老客户群体尤其明显,从‘冷淡’升到了‘中性’,甚至还有几个直接跳到了‘积极’。”
“不错。”刘好仃点点头,目光扫过图表,“但问题呢?”
“有。”阿芳顿了顿,“部分客户反馈沟通流程复杂,问题解决周期太长。还有人提到,回访节奏安排得有点密集,像是在赶任务。”
“赶任务?”刘好仃轻笑,“我们是真心想听,不是走流程。”
“可客户不一定这么看。”小林插话,“比如华南区的李总,留言说:‘感谢你们的诚意,但下次能不能更快一点?’”
刘好仃沉默了几秒,手指轻轻敲了敲桌面。
“我们做得还不够快。”他说,“感动不是终点,高效才是信任的基石。”
他打开笔记本,在首页写下这句话。
“那接下来怎么办?”阿芳问。
“先分类。”刘好仃调出完整的客户反馈数据,“按区域、行业、客户类型拆开来看,找出共性问题。”
小林立刻开始整理数据包,阿芳则把客户留言分类标注。
几个小时过去,办公室的灯光在凌晨时分依旧亮着。
“你看这个。”阿芳指着一张图表,“华东区的客户普遍对回访频率比较满意,但华南区有三个人提到‘沟通效率低’。”
“说明我们得根据不同区域调整策略。”刘好仃点头,“比如华南那边,节奏要快一点,别让客户等。”
“那响应时间呢?”小林问,“客服部之前提过标准,但这次还是有不少人反馈‘问题解决太慢’。”
“这个得优化。”刘好仃沉思片刻,“我们之前是按客户等级设响应时限,重点客户1小时,普通客户24小时。但现在看,客户更在意的是‘有没有人真正跟进’,而不是‘多久才回’。”
“那是不是该加个‘跟进反馈’机制?”阿芳建议,“比如客户提了问题,系统自动提醒负责人,处理完再打个回执。”
“好主意。”刘好仃眼睛一亮,“我们可以在系统里加个‘问题追踪’模块,谁处理了、怎么处理的、客户满意度如何,全都记录下来。”
“这样客户也能看到进展。”小林点头,“不会觉得我们说了就完了。”
“没错。”刘好仃在笔记本上又记下一行字:“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强化问题追踪与反馈闭环。”
“那要不要再做个回访?”阿芳问,“看看客户对我们这次改进的反应。”
“做。”刘好仃毫不犹豫,“但这次不是群发问卷,而是点对点,谁负责谁跟进,谁服务谁反馈。”
“听起来像是要我们每个人变成‘客户管家’。”小林笑着摇头。
“没错。”刘好仃看着他们,“客户不是数据,是人。我们要做的,是让他们知道,有人在听,而且听完了,还会做。”
阿芳笑了:“感觉我们越来越像客服团队了。”
“我们本来就是。”刘好仃耸耸肩,“只是以前没当好。”
凌晨两点,办公室里只剩他们三人。
“今天先到这里。”刘好仃合上电脑,“明天开会,把销售部和客服部都叫上,咱们正式进入下一阶段。”
“下一阶段?”小林问,“是什么?”
“让客户真正信任我们。”刘好仃站起身,把笔记本收好,“靠的不是一次走访,不是一封感谢信,而是一次次快速、有效的回应。”
他走到窗边,外面的夜色深沉,玻璃幕墙映出城市的灯火。
“我们才刚起步。”他说。
手机又震动了一下,是一条新消息。
“张工发来一封邮件。”阿芳念道,“说他对我们的改进很认可,愿意参加下一轮试点服务。”
刘好仃点点头,嘴角浮现出一丝笑意。
“他愿意听我们说话,就说明,我们在进步。”
他转身走向门口,拉上外套,对小林和阿芳说:“明天见。”
“刘哥。”阿芳忽然叫住他,“你真的不打算休息一下?”
“回家也睡不着。”刘好仃拉开门,“脑子里全是数据和客户留言。”
“那你路上小心。”
刘好仃点头,走出办公室。
电梯门缓缓关上,他靠在角落里,闭上眼睛。
“感动不是终点,高效才是信任的基石。”
这句话在他脑海里回荡。
他知道,这只是开始。
但至少,他们已经找到了方向。
电梯“叮”地一声,门开了。
他走出大楼,夜风扑面而来,带着一点湿意。
远处的路灯下,一只流浪猫轻巧地跃过马路,消失在夜色中。
他抬头看了看天,星星不多,但月亮很亮。
“明天,继续干。”
喜欢深圳玻璃厂打工记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深圳玻璃厂打工记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