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好仃站在厂区门口,手里拎着保温杯,看着早班员工陆续打卡进厂。阳光刚从云层后探出头来,照在玻璃厂房的屋顶上,反射出一片银亮。他眯了眯眼,心里想着今天晨会上要讲的第一句话。
“企业文化不是挂在墙上的口号,是咱们每天上班时踩在地上的那块砖。”
这话他在心里念叨了好几遍,总觉得有点太正式,得改得更接地气点。比如……
“企业文化不是墙上贴的画报,是你早上打卡时跟保安老张打的那个招呼。”
嗯,这个好。
他走进车间,空气中还带着夜班留下的机油味,但已经有几个早到的年轻人在换工服了。二车间的赵师傅正蹲在地上检查设备,见刘好仃走过来,咧嘴一笑:“刘哥,今儿又整啥文化新花样?”
“晨会分享环节,你得上台说两句。”刘好仃拍了拍他肩膀,“就讲你那天主动留下来抢修的事。”
赵师傅一愣,随即摆手:“哎哟我哪会讲话啊,再说那不就是个小事嘛。”
“小事才值得讲。”刘好仃笑着说,“企业文化,就是靠这些小事撑起来的。”
晨会时间到了,车间一角临时搭了个小台子,音响还是上次表彰大会剩下的。人陆陆续续围了过来,有站着的、有蹲着的,还有几个年轻人抱着工具箱没放下。
刘好仃清了清嗓子:“各位兄弟姐妹,咱从今天开始搞个新规矩——每天晨会前五分钟,由一位同事分享一个‘我眼中的企业文化’故事。”
底下有人笑:“刘哥,这不是小学生写作文吗?”
“写作文是练笔,咱们这是练心。”刘好仃也不恼,“我先带个头。”
他讲起了自己刚进厂那会儿的事,那时候还没自动化生产线,一块玻璃得几个人抬着走。有一次他不小心把玻璃摔碎了,满地都是渣,吓得腿都软了。结果老师傅不但没骂他,还教他怎么判断玻璃应力点,怎么拿稳角度。
“我当时不懂什么叫‘互助’,现在明白了,就是在别人跌倒的时候,你不光看热闹,你还愿意伸手拉一把。”
他说完,底下响起几声掌声,不算热烈,但也不是敷衍。
接下来是赵师傅上台,他紧张得连话筒都差点握反了。可等他开口讲起那次抢修经历时,声音反倒稳了下来。
“其实我也没想太多,就是觉得机器不能停,大家还得干活。我就多干了一小时,没想到你们还记得。”
“我们当然记得。”刘好仃接了一句,“而且以后每个月,都会选出‘文化之星’,让大家都知道谁做得好。”
赵师傅说完,底下开始有人举手。一个年轻女工站了起来,说自己最近看到墙上贴了句标语:“玻璃如人,透明为本”,她说以前觉得这话说得太虚,现在想想,可能真的是这个理。
“就像咱做事,该怎么做就怎么做,别藏着掖着,大家心里都有数。”
她话音刚落,刘好仃带头鼓掌,其他人也跟着响起来。
晨会结束,人群散去,刘好仃走到公告栏前,看见那句“玻璃如人,透明为本”被用红笔圈了一下,旁边还加了个笑脸。他笑了笑,心想这事儿,还真有点意思了。
第二天中午,培训室里坐满了人,桌上摊着刚发下去的文化手册。刘好仃和李娟正在组织第一次全员考核。
“这次考的不是背诵,是理解。”刘好仃拿着试卷,“选择题为主,实在不会的,还可以口试。”
有个老工人皱眉:“我小学都没毕业,这玩意儿咋弄?”
“没关系。”刘好仃笑着递过去一张卷子,“咱们一对一辅导,谁不会问谁,学明白了就行。”
李娟带着几个文化骨干,挨个小组讲解重点词句,像“责任”、“协作”、“创新”,每个词都配上工厂里的真实例子。比如“责任”,就提到王师傅那次帮新人修机台的事;“协作”,就讲赵师傅抢修机器时,其他同事主动顶岗的事。
老工人听了几遍,终于点头:“哦,原来这就是责任。”
考试开始了,刘好仃坐在角落观察。有人低头猛写,有人咬着笔杆皱眉,还有几个边写边笑。
轮到那位之前最抵触的老工人,他被安排到最后一个口试。李娟问他:“企业使命是什么?”
他想了想,慢慢答:“让每一块玻璃都发光。”
李娟一愣,翻了翻标准答案,发现这确实是手册里的一句话,只不过没人提前告诉他答案。
她抬头看向刘好仃,他也笑了。
“记入档案。”他说,“这位同志,理解得很到位。”
表彰大会定在周五下午,地点还是食堂。
刘好仃亲自审了所有推荐材料,挑出十几个典型事例。有些人平时不声不响,但做的事却特别符合企业文化。
有一个质检员,连续三个月主动带新人,还整理了一套快速检测方法,全组效率提升了百分之十五。
名单公布那天,大家都挺惊讶,因为这个人几乎没怎么说过话。
表彰当天,刘好仃特意让他第一个上台。
质检员接过证书,脸有些红,声音也不大:“我其实不懂太多大道理,但我就是照着墙上写的去做。”
底下有人喊:“你做得比写得还好!”
全场哄笑,气氛一下子热了起来。
表彰结束后,刘好仃让人把照片洗出来,打算贴在公告栏上。他转头看见李娟拿着一张纸条过来。
“匿名表扬:三号仓库管理员多次主动加班,帮新员工熟悉流程,从未提过加班费。”
刘好仃点点头:“加上吧。”
他走出食堂,天已经快黑了,风有点凉,但他心里暖洋洋的。他回头看了看那面挂着横幅的墙,上面写着:“文化践行者,照亮彼此的人”。
他想起赵师傅说的那句:“玻璃是死的,人是活的。”
是啊,文化不是刻板的条文,是活生生的人做出来的样子。
他摸了摸口袋,里面装着一本新版文化手册,封面上印着一句话:
“玻璃虽硬,人心需柔。”
风吹动了横幅的一角,像一场未完的掌声,在黄昏中轻轻摇晃。
而他的脚步,没有停下。
喜欢深圳玻璃厂打工记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深圳玻璃厂打工记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